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皮肤创伤后的愈合方式为再生(完全愈合)和瘢痕愈合(不完全愈合)。然而,在再生和瘢痕愈合的过程中腱糖蛋白C (Tenascin-C, Tn C)、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和蛋白激酶C-a (Protein Kinase C-α, PKC-α)、PKC-β1表达差异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皮肷伤口再生和瘢痕愈合中Tn C、HA和PKC-α、-β1的表达差异,以了解Tenascin-C、HA和PKC-α、-β1在皮肤创伤再生和瘢痕愈合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18只,雌雄不拘,体重2.5-3.0kg。单只单笼适应性饲养1w后,于术前3d用5%硫化钠兔耳腹侧脱毛。3%戊巴比妥钠(1.0ml/kg)耳缘静脉麻醉后,分别在每只兔耳腹侧用自制的模具制作2个10mm×10mm从浅到深达软骨层的切口。伤后0h、3d、6d、9d、12d和27d,切取伤口及周围正常组织,共72例标本,行HE染色,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伤后第3d、6d、9d、12d、27d兔耳伤口组织内Tn C和HA的表达变化情况,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伤口组织内PKC-a和-β1mRNA的表达水平。将伤口从浅侧到深侧分为10段(1.0m×10.0mm),用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软件检测每段组织内100μm区域的5个视野的平均光密度。测得数据用s±s表示,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方差齐性时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时使用最小显著差异法,方差不齐时采用秩和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浅层伤口(距离浅侧边=3mm的伤口)于伤后9d内再生,距离浅侧边=8mm的伤口(深层伤口,下同)于伤后12-14d上皮化,伤后27d形成瘢痕。2、深层伤口Tn C的表达高于浅层伤口Tn C在浅层和深层伤口内于伤后3d即有表达,伤后9d时达到高峰,12d后逐渐下降,但深层伤口伤后27d(瘢痕改建期)再次升高(p<0.05)。随伤口加深,伤口Tn C的表达均增加,特别是伤后12d、27d深层伤口Tn C的表达明显高于浅层伤口(p<0.05)。3、深层伤口HA的表达较浅层伤口低浅层伤口:HA于3d逐渐增加,第27d时最高;深层伤口:HA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在伤后第9d达到高峰,以后下降。于伤后12d、27d在距离浅侧边5mm后伤口HA的表达较浅层伤口低(p<0.05)。4、深层伤口PKC-α的表达高于浅层伤口浅层伤口:PKC-α伤后第3d即有表达,伤后9d时达到高峰,12d后逐渐下降;深层伤口创缘PKC-α表达水平持续升高;深层伤口PKC-α的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较浅层伤口高(p<0.05)。5、深层伤口PKC-β1的表达均高于浅层伤口浅层伤口:PKC-β1伤后第3d即有表达,9d时达到高峰,12d后逐渐下降;深层伤口PKC-β1的表达量逐渐增加。深层伤口PKC-β1的表达均高于浅层伤口(p<0.05)。6、深层伤口瘢痕愈合而浅层伤口再生修复。结论1、兔耳皮肽深层伤口瘢痕愈合中高表达Tn C和PKC-α、-β1,而浅层再生修复中高表达HA。2、浅层伤口再生而深层伤口瘢痕愈合,提示成功建立兔耳再生-瘢痕愈合一体化动物伤口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