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型p53基础治疗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实验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f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是较为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侵袭性广,尤其是嗜神经并沿其逐渐扩散,易血行转移,术后易于复发.该肿瘤对放疗、化疗不敏感,所以远期疗效不佳.为了探讨p53基因在临床治疗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可行性,本实验以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为对象观察了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对其端粒酶活性及转录调节的影响以及对SACC-8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作用;检测SACC-83细胞中DNA polβ启动子的活性;并对不同启动子调控的p53基因表达的变化和p53基因在引起DNA损伤的各种刺激因素下的反应做初步的探讨,旨在为开展体内涎腺腺样囊性癌的p53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及理论依据.结论:Tfx-20脂质体法可以成功将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导入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并有效表达;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可以降低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的端粒酶活性,并可能是通过抑制端粒酶逆转录催化亚单位hTERT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来实现;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的导入可以重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野生型p53基因的正常抑癌功能,从而使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的生物学特性改变,细胞在G<,1>期出现生长停滞,细胞的非锚定依赖性生长受到抑制,活力减弱,细胞增殖能力下降,成瘤率降低;DNA polβ启动子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有较高活性;DNA polβ启动子能够高效调控p53基因,增强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在SACC-83细胞中的表达,进而可以增强p53基因的抑瘤功能.本研究为开展体内涎腺腺样囊性癌的p53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及理论基础和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寻找新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剂和诱导分化剂,探导了珠子参皂甙对HL-60 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体外细胞培养所采用的细胞是HL-60 细胞,以RPMI-1
HIV候选疫苗不同免疫策略下免疫效果的比较研究 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的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无包膜的环状闭合双链 DNA 病毒,以特异感染人类皮肤和粘膜上皮为特征。迄今,经鉴定和测序的 HPV 基因型已超过 100 多种。根
本文为了探讨BAFF-R突变对MRL-lpr狼疮小鼠自身免疫B细胞发育、功能以及自身免疫和狼疮表型的影响。 本研究选取以下三种基因型的小鼠用于实验:BAFF-R+/+Fas-/-、BAFF-R-/-
实验目的 骨创伤后的再生能力提示有能够自我复制并能多向分化的干细胞存在。一般认为,此类干细胞存在于骨、骨膜、骨髓及其他由中胚层发育来的组织中,在出生后仍然有少量
目的分析太原市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疾病的感染状况,评估血液经ELISA筛查后输血传染HIV的危险度,为招募低危献血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太原市2008-2012无偿献血者血浆标本采
目的:本课题旨在精神创伤影响评定问卷(PTIQ)前期编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广东省地区15岁以上正常人群PTIQ常模。  方法:抽取小样本同质受试预试,估计所需最小的常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