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是较为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侵袭性广,尤其是嗜神经并沿其逐渐扩散,易血行转移,术后易于复发.该肿瘤对放疗、化疗不敏感,所以远期疗效不佳.为了探讨p53基因在临床治疗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可行性,本实验以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为对象观察了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对其端粒酶活性及转录调节的影响以及对SACC-8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作用;检测SACC-83细胞中DNA polβ启动子的活性;并对不同启动子调控的p53基因表达的变化和p53基因在引起DNA损伤的各种刺激因素下的反应做初步的探讨,旨在为开展体内涎腺腺样囊性癌的p53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及理论依据.结论:Tfx-20脂质体法可以成功将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导入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并有效表达;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可以降低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的端粒酶活性,并可能是通过抑制端粒酶逆转录催化亚单位hTERT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来实现;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的导入可以重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野生型p53基因的正常抑癌功能,从而使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的生物学特性改变,细胞在G<,1>期出现生长停滞,细胞的非锚定依赖性生长受到抑制,活力减弱,细胞增殖能力下降,成瘤率降低;DNA polβ启动子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有较高活性;DNA polβ启动子能够高效调控p53基因,增强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在SACC-83细胞中的表达,进而可以增强p53基因的抑瘤功能.本研究为开展体内涎腺腺样囊性癌的p53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及理论基础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