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消防工作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是,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依然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人还抱有侥幸甚至无所谓的心理。然而,鲜红的火灾数据却在奋力的唤醒人们沉睡的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消防宣传工作历来是消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通过有效传播来唤醒人们的预防意识,如何通过传播来全面提升火灾防控水平成为当务之急,大众媒体的使命任重而道远,那么它如何利用传播学的基本规律来完成自身的功用、如何迅速判断当前形势进行合理的议题建构、如何站在社会和谐发展的大环境下开展有效传播、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将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了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故本文对我国消防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对策进行研究,试图为消防工作和构建和谐社会提出宝贵的建议。由公安部主管,人民公安报社主办的国家级报纸《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于1998年正式出版,到如今年已办报14个年头,是专门宣传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主流媒体,是消防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如今发行量已达到20万份,是消防部队官兵的必备读物,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指导和做好消防工作的得力参谋,是社会各界群众了解消防,学习消防的重要窗口。本文以2009年5月1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正式实施为研究中心点,前后各选取了4个月的101份报纸进行了研究,共采集图文3323篇。本文的第一章主要概括了此次研究的出发点以及样本采集的基本情况,介绍了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从传播过程出发,对传播过程中的三大基本环节信源、信道、信宿进行了分析;本文的重点是第三章,运用了文本研究的两个主要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定量研究部分,本文还配合使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定性研究部分,本文主要从框架理论、文本分析、新闻价值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定量分析,作者发现在报道主题上工作报道相对较为集中,比较符合机关报的基本特征,但是在消防文化传播的方面有所缺失,影响了消防安全新闻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的形成;在消息来源即信源上过于单一,比例严重失衡;在报道类型中,消息、评论的比例所占最大,但是缺少“读者来信”反馈性报道;在工作报道语气上,灾难报道的语气多为积极引导,而对违法行为的报道语气多为严厉处置;在消防报道的策略类别分析中,作者发现《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在报道策略重点内容上把握较准,但是在长久安全氛围形成上的报道相对较少;在报道篇幅中,200字至800字的报道相对最多,在版面有限的情况下设置较为合理;在恐惧诉求中的分析,作者认为还应该在可感性报道和自我效能的危机管理机制中进一步加强,从而形成社会自我管理和社会监督机制。在定性研究中,本文主要从框架分析理论出发,研究了政治工作动态传播框架、安全传播框架、知识文化传播框架和人文视角传播框架,通过对各类框架的研究本文发现5月至8月的报道相对于1月至4月的报道更注重了传播效果的实现和传播氛围的形成,对消防新闻报道的传播有了很大的提升。根据我国消防新闻报道的现状,本文提出了消防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四大难点:消防新闻报道传播的有效性难以实现;消防文化传播的缺失;信源单一化,缺少读者反馈信息以及传者追求同受者期待的吻合度有待提高等,同时根据自身实践和理性分析,提出了发展消防新闻报道的相应对策:提高消防新闻报道传播的有效性;合理设置议题、增强消防新闻报道的文化传播;寻求多方信源、利用多种媒介配合形成有效反馈机制;有效提高传者追求和受者期待的吻合度来宣传消防文化等,从而增强报道的可读性,让报纸更加贴近受众本身,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最终达到消防宣传价值的最大化,让人们在意识上重视消防,增强在行动上维护消防安全的自觉性,使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通过全文的分析,本研究认为我国的消防新闻报道还需要进一步的拓展,譬如版面的设置、媒体配合机制等方面将是下一步研究的新方向,同时,在日后的研究中,笔者还希望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将研究拓展到受众当中,从而进一步的对消防理念如何形成进行探索。可见,消防新闻报道就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宣传党和政府的消防工作方针政策,以增强全社会的消防意识;消防新闻报道就是为了最大范围的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消防,使消防工作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消防新闻报道就是为了最广泛地向受众传播消防安全知识,把自防自救的本领传播给人民;消防新闻报道宣扬消防官兵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从而让人民了解和热爱消防官兵。将消防意识深入人心,将安全种子洒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