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尝试将隐马尔可夫模型引入到基于病历资料的肝硬化进展的研究中,估计肝硬化代偿期的平均时间,探讨影响肝硬化由代偿期向失代偿期转归的因素,为肝硬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探讨了隐马尔可夫模型在应用时的若干要点,为其它慢性病的进展研究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参考。方法:通过调查肝硬化患者的病历数据,构建了由代偿期到失代偿期的两状态肝硬化进展的隐马尔可夫模型。将病历记录的病程起点和临床诊断值作为观察值,同时纳入性别,年龄,吸烟,饮酒,HBV感染,HCV感染,糖尿病和高血压8个协变量进行危险因素的筛选。结果:隐马尔可夫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进行单因素筛选时,在α=0.10的检验水准下,年龄,HCV,饮酒,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六个变量对肝硬化代偿期向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转移有统计学意义;对筛选出来的单因素变量进行多因素筛选,在α=0.05的检验水准下,年龄,饮酒,高血压对肝硬化代偿期向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转移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年龄增加1岁,转移的风险增加1.04倍;有饮酒习惯相较于不饮酒的,转移的风险增加9.299倍;合并高血压相较于没有高血压的,转移的风险增加1.815倍。肝硬化从代偿期到失代偿期的转移强度是1.067,代偿期的平均逗留时间为0.937年。结论:隐马尔可夫模型在处理病历资料时有着独特的优势,它考虑到了病历数据可能存在错误诊断的特点。同样的,面对这种实际观察值与真实状态值之间有偏差的数据,我们可以尝试用隐马尔可夫模型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