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历来是整个高等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话题,也是教育学研究中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了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是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主体;《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为导师培养研究生提供了方向指引;《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对落实导师的培养责任、研究生的品德塑造和学术自律提出明确要求,高校导师和研究生形成了一个共建共荣的成长联合体和共享共进的学术共同体。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研究生数量出现大幅度增长,这种增长导致了师生比重的失调,研究生数量的快速增长与高质量研究生的培养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新时代呼吁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促进研究生的学术发展和个人能力提升。以研究生的品德培养和学术发展为核心,着力建设高校导师与研究生学术共同体,对破解研究生质量与数量的矛盾、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计量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导师与研究生学术共同体建设的时代要求与现实需求进行分析,通过借鉴美国高校导师与研究生学术共同体构建的经验和研究生培养的“653”模式的探索实践,提出我国导师与研究生学术共同体的建设对策。开展高校导师与研究生学术共同体建设研究,一是阐述我国高校导师与研究生学术共同体构建的背景、意义与方法;二是以生态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为理论基础,阐释导师与研究生学术共同体的内涵与概念,深入分析导师与研究生学术共同体的构成要素和基础特征;三是从新时代研究生培养要求、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以及导师与研究生学术共进三个层面探讨我国高校导师与研究生学术共同体建设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四是以时代要求与现实需求为导向,在借鉴美国高校导师与研究生学术共同体建设的经验和对导师与研究生学术共同体建设“653”模式实践探索总结基础上,提出我国高校导师与研究生学术共同体建设对策。以学术研究方向整合师生学术发展的共同追求、以制度建设保障学术共同体的有效运行、以建立团队共进机制促进导师与研究生学术共同体发展、以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共同体良好学术生态,着力推动我国高校导师与研究生师生学术共同体构建,不断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