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雕塑是以体积作为基本语言造型,强调空间感和体量感的艺术。雕塑家眼中的世界无论巨微都是立体的,有体积的。所有的造型无论繁简,都是通过体积的转折或对比、突兀与缓和来表达思想且完成创意的。在人类的文明史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极具革命性的时期。西方工业革命相继完成,欧洲经济空前发展,人的能量、价值被彰显出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生与自我,反思千百年来形成的价值观,批判现实社会的庸俗、堕落,改革大机器生产不尽人意的粗制滥造,在精神和物质上追求全新的生活,“求新”成为当时的一种风尚。世纪之交,人们对新事物的偏嗜,对新生活的关注、渴望,导致新艺术运动的产生。新艺术波及法国、比利时、德国、奥地利、西班牙、美国众多国家和地区,形成国际性艺术运动。它的视觉风格和观念影响了一批艺术家,奠定了现代艺术基础。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冲击了文化艺术领域,同时现代艺术运动也悄然开始。在经历了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演变之后,不管在造型语言还是材料的运用上也都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现代雕塑面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艺术观念,并从此扩展到欧洲乃至世界。这些探索以对雕塑空间不断翻新的阐释,使“雕塑”概念本身越来越含混,越来越缺乏限定性。至此传统雕塑在空间观念上已经发展的非常完备。在造型语言上,艺术家们开始创作一些反传统的以体积,块面为主要语言强调体量的作品。“线”在现代雕塑中被更多的运用,而且不同雕塑家运用“线”的方式各异。在很多现代雕塑中我们可以发现艺术家们综合了线刻与圆雕结合的手法,这种手法甚至出现在大型城市雕塑中,从中不难看出当代雕塑家对线条的重视。线作为传统雕塑中的辅助性的造型语言演变到现代雕塑中不可缺少甚至作为主要的语言,又受到现代绘画的影响变得更加丰富,同时又作为新的材料形式受到艺术家的青睐。文章以雕塑的造型语言中的线为研究对象,结合了线在传统雕塑中的运用以及演变过程,通过雕塑家对线的不同理解及不同的运用方式比较了东、西方雕塑的差异并分析了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重点结合现代雕塑,分析线是如何受到现代绘画的影响并作为独立的造型语言得到发展;同时,分析了作为新的语言形式,结合现代材料被广泛运用的价值。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高科技的线性材料也被运用到雕塑中,发展了雕塑的新样式。通过分析和研究雕塑造型语言中的线,不仅可以在艺术理论上提高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会加深对雕塑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更深刻得认识;同时,线在现代雕塑中的运用使得雕塑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极大的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并对实际的创作产生积极影响。雕塑艺术发展到今天,不论是在形式、材料还是造型语言上都有很大突破和创新,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相信雕塑艺术会更加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