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同时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无论是在维持整体生态平衡方面,还是在促进乡村资源环境保护方面,以及推动乡村治理良性发展上都产生着极大的影响。随着我国在经济发展及生活质量方面的不断提高,我国乡村水环境遭受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的乡村水污染状况已经成为了制约乡村生态环境改善、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原因,虽然水污染治理的技术和方法在不断地改进和提升,但这种治理的速度依旧很难跟上乡村水环境被污染的速度,因此乡村水环境恶化的态势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周红颖2017),所以了解乡村水污染现状、分析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治理及改善水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本篇论文将以水污染治理为研究课题,通过永嘉县岩坦镇的实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研究分为五个部分:一是引言,阐述了研究的选题背景和现实意义,梳理了研究现状,分析了研究的特点和不足。二是理论研究,阐明了公共管理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等四个理论对污水治理的现实指导意义,为选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三是实证分析,以永嘉县岩坦镇为例,对其水资源基本情况、水污染情况以及治理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岩坦镇总体水资源比较丰富,在生活污水、农业污水以及企业污水三个方面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治理过程中尽管在污染物和河湖水方面有些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四是对永嘉县岩坦镇水污染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分析了包括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政治法律社会机制不健全方面等五大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从思想、资金、技术、管理机制法律政策、公众参与等五个方面入手。五是在上述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进行乡村水污染治理的路径探究,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大客观因素投入、健全法律制度、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完善责任追究、发挥市场作用五个方面的对策。本文认为加强乡村污水治理,提升乡村水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方面能够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真真切切地关系到乡村居民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为更好的促进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就需要协同治理改变以往治标不治本的治理方式,从而抓住根源问题对症下药,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遏止这不利局面,早日实现水污染治理的新突破,最终促进乡村水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