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环境微塑料污染研究及生态效应案例分析

来源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XYCHE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塑料通常指直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具有颗粒小、易吸附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特点,微塑料易被海洋生物摄食,从而通过食物网进入人体,威胁人类健康,引起了人们的日益关注。本文以西北太平洋、热带西太平洋以及福建漳江河口的表层水等不同水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分离提取表层水中的微塑料,研究微塑料的丰度、颜色、形状、粒径、化学组成和表面形貌特征,探讨热带西太平洋区域以及漳江河口微塑料的基本信息和最新污染水平,揭示西北太平洋微塑料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同时结合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东海原甲藻在聚苯乙烯微塑料差异化暴露条件下的响应,初探微塑料污染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如下:(1)西北太平洋春季表层海水中的微塑料丰度平均值(7.4×104个/平方千米)高于夏季(1.9×104个/平方千米),可能由黑潮导致,东南亚区域可能是微塑料的主要来源;春夏两季微塑料聚合物的主要类型均为聚丙烯和聚乙烯,形状均以碎片为主、泡沫所占比例均最小,粒径均以0.5~1 mm和1~2.5 mm为主,特征调查研究结果验证了春夏两季研究区域内的微塑料可能都来源于东南亚地区。(2)热带西太平洋表层海水中的微塑料丰度介于1.6×104个/平方千米和1.1×105个/平方千米之间,丰度平均值为5.0×104个/平方千米;微塑料聚合物的主要类型为聚乙烯和聚丙烯,分别占50%和36%;该区域微塑料的形状以薄膜为主,占41%,纤维和线状次之,分别占35%和15%;该区域微塑料的颜色主要为白色和透明,分别占43%和41%;粒径为1~2.5 mm和0.5~1 mm的微塑料占比较大,分别为59%和24%;微塑料的可能迁移方向为站位D1→D4→D2→D3。(3)漳江河口表层河水中的微塑料丰度介于50个/立方米和725个/立方米之间,其中Z1站(117°20’33"E,23°57’06"N)的微塑料含量最高,为725个/立方米,Z2站(117°21’27"E,23°57’04")的微塑料含量最低,为50个/立方米;微塑料聚合物的主要类型为聚丙烯和聚乙烯,分别占52%和23%;该区域微塑料的形状以碎片为主,占43%,纤维和颗粒次之,均占18%;该区域微塑料的颜色主要为白色、黑色和黄色,分别占56%、14%和14%;粒径为0.5~1 mm和1~2.5 mm的微塑料占比较大,分别为33%和31%;漳江两岸的污水排放、陆地径流、水产养殖等可能是导致漳江河口微塑料丰度较高的主要因素。(4)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的聚苯乙烯微塑料差异化暴露实验结果表明:5 mg·L-1溶解性有机质(DOM)可促进东海原甲藻的生长;10ppm(0.1μm粒径)的聚苯乙烯微塑料对东海原甲藻前期的生长,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聚苯乙烯微塑料会抑制东海原甲藻在稳定期和衰退期的生长,微塑料粒径越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浓度的抑制效应强于粒径。我们的研究发现将为微塑料和赤潮藻的复合污染带来的生态效应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酵母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的提取率,采用热水直接抽提的方法,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及单因素实验优化,得到优化条件:鲜酵母的质量与去离子水体积的比例为1:12;抽提温度90℃;搅拌转
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起到何种作用各种观点见仁见智.按德国学者马丁的观点,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很多副作用,用博弈论的观点解释了
四年前的这个时候,我第一次踏上南京这方土地,开始了异地求学的生涯,第一次远离家乡的愁苦阴云久久挥之不去,所到的这座城市也随之黯淡,一切都那么不尽如人意:施工的车站凌乱
期刊
企业投资受到管理者决策及外部市场环境的共同影响,企业能否实现最优决策决定着企业长期发展和实体经济的运行的质量。而现实中,由于外部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投资者情
征收是政府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的权限和程序将集体所有或个人所有的财产变为国家所有并加以利用的行为。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后又一部重要的大型古籍提要目录,内容丰富,搜罗甚广,考证得失,权衡异同,诚为后人治学之津逮.然由于是书出自众手,又兵乱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