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1D镁合金热压缩变形行为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0次 | 上传用户:yueyue73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合金作为目前工业应用中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因其比强度、比刚度高,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及易于加工、回收等优点,被誉为“21世纪绿色金属工程材料”,并广泛用于汽车、通讯、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目前,镁合金主要是通过铸造的方法生产的。与铸造镁合金相比,经塑性变形后合金组织得到细化,铸造缺陷得以消除,产品的综合性能大大提高。但由于大多数镁合金为密排六方结构,可开动的滑移系较少,室温塑性变形能力较差,限制了镁合金的推广应用。因此,研究镁合金的塑性变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AZ91D镁合金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工业镁合金之一。然而,有关该合金塑性变形的研究报道还很少。本文采用AZ91D镁合金为实验材料,以研究铸造镁合金的塑性变形特点。为消除枝晶(Mg17Al12)以改善合金组织的不均匀性,需对合金铸锭进行固溶处理(683K,保温60h)。在变形温度为473K~673K,应变速率为0.005s-1~5s-1条件下,采用Gleeble-1500D热/力模拟试验机对AZ91D镁合金进行热压缩实验,以研究其流变应力行为;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金相分析(OM)和透射分析(T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合金的组织特点及其变形机制;采用加工图理论确定了合金合理的加工参数。主要结论如下:1.AZ91D镁合金热压缩时,其流变应力受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影响显著,且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流变应力曲线呈现出明显的动态再结晶特征。上述合金的热变形过程是受热激活控制的,其流变应力(σ)与变形温度(T)和应变速率((?))之间满足双曲正弦关系,即可采用Zener-Hollmon参数(简称Z参数)来描述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的流变应力行为。通过回归分析求得Z参数的表达式及合金的流变应力方程分别为:2.通过对AZ91D镁合金热变形组织进行金相、透射分析,可以看出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其组织均有显著影响,不同温度阶段其变形机制也有所不同。当温度为473K时,合金组织以剪切带和孪晶为主。应变速率越高,剪切带、孪晶的交错程度越高,其变形方式主要为位错滑移和孪生;温度为573K时,合金组织整体表现为变形晶粒和再结晶晶粒共存,呈现出典型的“项链”状组织特征。而当温度达到673K时,合金组织则以再结晶晶粒为主,且晶粒呈现出明显的长大趋势。应变速率越高,再结晶晶粒尺寸越小且混晶程度越高,其变形方式为位错滑移。3.基于动态材料模型及加工图理论,并利用热压缩实验的数据分别绘制了AZ91D镁合金在真应变为0.1~0.4时的功率耗散图、失稳图和加工图,分析了各图中耗散系数(η)和失稳系数(ξ)与变形条件之间变化规律,确定合金合理的加工参数大致为:变形温度为600K~660K,应变速率为0.02s-1~0.05s-1
其他文献
认知无线电技术从研究初期较窄的概念范畴,到如今作为未来通信的十大热点技术之一,涉及网络架构和从物理层到网络层等多个层面关键技术的研究。本文从认知无线电技术特性出发
本论文以山西省高平市良户古村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建筑历史与城市规划的专业角度,讨论了良户古村的保护与发展问题。采用实地调查与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本着调查问题、发现问
互文性是朱丽娅·克里斯特娃在20世纪60年代首创的概念。互文性概念经过长期的发展,其理论内涵十分丰富。互文性是话语研究中一个侧重点,关乎文本生产、文本分配和文本消费三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采空区的稳定性问题作为公路建设的不良地质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因此,开展对桥隧下伏采空区稳定性评价的研究工作,对采空区处理、采空区上方构筑物布置及
基于RTP的音视频无线传输系统是合成孔径雷达探雷显示与控制系统的一个分系统,主要应用于前方移动终端探雷设备与后方指挥中心之间无线通信,该系统把前方摄像头拍摄到的探测
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中国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加工制作琉璃艺术品的传统工艺,琉璃艺术体现着中国传统审美的精神。然而,在传统琉璃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琉璃的材
长期以来困扰语文阅读教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瓶颈问题是:以主—客单一的思维模式把语文教学看作是教师单向的传输过程,从而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出死气沉沉的独语状态。新课程
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学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课程改革的深化,对初中区域地理学习的要求也在发生着转变。相比较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区域地理知识,学会学习
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基础观念,已逐步在学术理论界达成共识。同时,建立科学发展观也成为我国指导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构建和谐社会是国家在新世纪提出的
随着Internet的广泛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多媒体业务为代表的各种高速数据业务不断增长,并逐渐成为未来通信系统的核心业务。未来无线通信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