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破坏了这个统一体的和谐,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了涉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大问题。当今世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特殊的国情、现有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城乡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决定了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我国从先秦时期起,一些哲学家就提出了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工业文明的逐步发展,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把自然环境同人类社会的发展形而上学地分割开来,忽略了人类社会发展同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协同发展的规律,一些直接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问题不断产生,如大气污染、水土流失、能源枯竭、温室效应、有机化学品污染等等。人类社会生存环境的恶化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环境的状况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环境问题既是一个发展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涉及人类社会文明延续的重大问题。现在对环境问题的简单修修补补,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已经恶化的环境问题,正确态度只能是调控人类的社会行为,从而改变人类社会思想和行为。人类经过了多少个世纪的探索和努力,终于逐步认识到: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日益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突出的现实问题,并普遍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 中国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它既是一种符合人类要求和趋势的全面发展模式的主动选择,同时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的要求。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众多的人口、贫乏的资源、脆弱的环境和已经形成的严重污染的现实,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现实和理性告诉我们,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更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惟一的选择。可持续发展问题,己成为我国理论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o 在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八届人大四次会上,我国政府正式提出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决策,从此,我们国家开始实施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其实,我们党早就关注到中国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发展理论中,都涵盖了十分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建国后不久,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从战略上把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与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联系起来,表达了在一片废墟上诞生的新中国,不保护自然环境,是难以富强和繁荣的思想。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借鉴其他国家经济建设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社会发展思想,其本质内涵就是可持续发展思想,这也是我们党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走向完善和成熟的阶段。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指出了根本途径。 可持续发展的治国方略提出后,中国政府加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力度,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可持续发展方针的要求,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制定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并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在“十五”计划中,具体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各领域的阶段目标,专门编制和组织实施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专项规划,组织和动员社会团体及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根据中国人口、环境、资源的国情和十六大提出的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方面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节约资源的经济体系,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构建可持续的消费模式。采取有效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大环境的保护力度,强化污染治理。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大力增强全民族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快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开发的成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成功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国作为一个占世界人口22%的大国,又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大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与实现,不仅是符合中国自身发展的惟一正确模式,而且将是对整个人类的巨大贡献。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既然曾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写下过辉煌的篇章,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