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纳米簇(AuNCs)由几个至上百个金原子组成。由于AuNCs的尺寸大小与电子的费米波长相近,导致其具有离散的电子态和荧光发光等类似分子的性质;并且因其超小的尺寸,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卓越的光学稳定性等性质,故在纳米技术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采用紫脲酸铵(MU)作为保护剂和还原剂合成了水溶性AuNCs,探索其荧光信号与生物分子和金属离子的响应相关性,研究了几种新型荧光传感器,并展开其传感机理与应用性研究。本学位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制备了生物小分子紫脲酸铵保护的金纳米簇,用红外光谱(FTIR)、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原子力显微镜(AFM)、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了AuNCs的结构,结果证实所合成的金纳米簇的平均粒径约为1.5nm。2.研究发现精胺可导致金纳米簇的荧光猝灭;据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测定精胺的荧光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线性范围宽(3nM-300uM)、灵敏度高(LOD为1nM)的特点。3.设计了一种荧光传感器可同时实现Fe3+和Hg2+的检测,通过PPI对Fe3+遮盖的作用使得检测Hg2+有很高的选择性。这一探针可以较好的用于实际样品中Fe3+和Hg2+的同时检测,发现金属离子与荧光的猝灭效应有很好的线性关系,Hg2+、Fe3+的线性关系分别为10nM-10uM和100nM-100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