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铅山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铅山县的耕地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用重心模型剖析铅山县耕地数量与GDP、粮食总产量的时空耦合关系及其演变规律,最后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铅山县的耕地面积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铅山县耕地保护的对策和建议。(1)1996-2011年间,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铅山县耕地资源总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耕地面积由1996年的33478.49公顷减少到2011年的30740.89公顷,总共减少耕地面积为2737.60公顷,年均递减率为0.57%,人均耕地面积由1996年的0.085公顷减少到2011年的0.067公顷,年均递减率为1.62%;铅山县耕地减少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在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河口镇,其耕地面积减少量和耕地变化率最大,明显高于全县和其他乡镇的耕地变化水平。(2)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十一个社会经济指标对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查明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铅山县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耕地面积变化和城镇化水平、总人口和种植业总产值之间关系密切,其中尤以城镇化水平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并据此建立了以耕地面积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3)通过对1996-2011年间铅山县GDP重心、粮食总产量重心与耕地面积重心的变化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揭示铅山县经济重心和耕地重心的演变规律及时空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铅山县耕地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GDP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GDP重心运动轨迹与耕地重心运动轨迹基本相反;粮食产量重心和耕地重心的移动趋势在西移的方向上保持一致,在南北两个方向的特征却是截然相反。(4)从预测结果可知,到2030年,铅山县耕地面积为28614.10公顷,城镇化水平达到66.10%。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到达一定程度,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逐渐减少,耕地面积的流失也日趋平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