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中最经典的文本之一,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探索的重大阶段性成果,也是唯物史观成熟的标志。在《形态》中马恩清算了以往哲学信仰的同时,第一次系统科学的阐述了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之后,其意识形态理论也随着马恩社会实践和思想认知的日益成熟,也愈发科学。同时,《形态》树立了运用唯物史观开展意识形态批判的典范,为后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文本基础、思想和理论来源,也为我国推进意识形态建设展示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意识形态建设关系到党的政权的巩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当今中国意识形态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然而,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思想做出了分析与解读,这在丰富和发展该理论的同时产生误读和偏差,这对我国当前的意识形态建设产生诸多不利。鉴于此,本文另辟蹊径,以《形态》为切入点,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角,对《形态》中的意识形态思想进行深入探究。首先,本文以《形态》文本为基础,总结了意识形态思想的思想来源、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其次,阐明了《形态》对整个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贡献和价值;再次,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形态》文本中的科学论述,结合该领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探究了意识形态思想的现实指导作用。最后本文认为,研究《形态》的最终目的在于其现实指导性,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和研究意识形态思想并发挥其价值,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