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和相关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互联网经济中双边市场平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互联网经济具有技术快速更新迭代、边际成本递减、广泛的交叉补贴、供给方和需求方规模经济的特性。双边市场和平台理论打破传统单边市场的理论束缚,能够充分地刻画互联网经济的特性。因此,本文在双边市场和平台理论的指导下研究了互联网平台的用户锁定和迁移行为,并结合产业组织理论、反垄断理论中的一些思想与方法。进而弥补了既有研究只关注平台定价策略、双边市场结构、平台垄断结果,而忽略平台企业的市场扩张根源和市场进入策略的短板。在互联网经济中,信息、知识等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函数中,使生产函数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信息、知识等无形资源的爆炸式增长使稀缺性原则受到挑战。互联网经济带来了要素的边际产品不减的新问题。互联网经济中普遍存在两种规模经济:供给方规模经济和需求方规模经济。需求方规模经济与供给方规模经济的结合催生了“赢家通吃”现象和“注意力”经济。互联网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和边际成本定价法则导致了零价格趋势。互联网平台同时面对零价格、网络外部性、多边市场等诸多条件。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求互联网企业通过进入多个市场来实现交叉补贴。零价格市场中的“赢家通吃”为平台企业的用户锁定和迁移提供了可能性。平台企业的“用户锁定”加“用户迁移”的策略解决了平台企业进入新市场的“鸡蛋相生”问题。本文基于Armstrong的经典模型,通过改进垄断模型和竞争模型,构建了用户锁定和迁移模型,并且进行进一步拓展。垄断模型给出了平台企业可以依据两边用户的不同需求价格弹性制定非中性的价格结构的结论;竞争模型中平台定价取决于用户的品牌偏好效应、用户组内和组间网络效应和企业的边际成本。在关于垄断模型和竞争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用户锁定和迁移模型,刻画出平台企业进行用户“锁定”和“迁移”的过程,认为在第一个市场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如果通过建立新平台,并且进行用户锁定和迁移的方式进入第二个市场,新平台将获得更大的初始C边用户规模和初始G边用户增长率。在对用户锁定和迁移模型的拓展中,结合了垄断模型和竞争模型的结论,进一步地探究了具有多平台的企业将竞争对手驱逐出某一市场的定价策略。腾讯是当今中国市值最高、用户数最多、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也是拥有巨大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本研究将腾讯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腾讯的经营主要依托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开展SP业务。第二阶段,腾讯封闭平台,不断通过用户锁定和迁移的方式进入其他市场,同每个市场中的企业直接竞争。第三阶段,腾讯开放平台,通过战略合作、资本运作等方式与相关市场企业进行资源整合,间接地参与了互联网经济中的各个细分市场。基于大量企业资料,本研究介绍了腾讯的主要盈利业务,即互联网增值服务中的会员特权服务、广告业务和游戏业务,这些业务也是腾讯进行交叉补贴的现实基础。然后论证了腾讯在即时通讯市场中的领导性地位,证明腾讯具有进行用户锁定和迁移的能力和操作模式。在腾讯的发展历程中多个案例也印证了其使用“用户锁定”和“用户迁移”的方式进入市场,争夺市场领导地位。最后,本文认为:在中国,以腾讯为代表的超大型互联网平台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应当引起相关专家学者的重视。为了营造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此类型企业在市场进入的过程中是否触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正当竞争”等法律红线值得反垄断经济学家和法学家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