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提出并呼吁使用传统媒体之外的“第四媒体”,以加强新闻传播工作的发展。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亚太地区报刊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上,中国也首次确定了第四媒体的概念,同时在新华社播发的通稿中也有这样的表述:“中外专家提出,以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第四媒体’的影响力在10年到20年之内将可能超过报刊、广播和电视”。21世纪,新媒体家族的成员更加壮大:博客,电子邮箱,网站,移动多媒体,手机软件客户端等,与传统媒体形式相比,更加具有自身的创新性。意见领袖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40年代由扎拉斯菲尔德提出,如今,意见领袖已经成为传播学科中的经典概念。在信息流向受众时在产生影响的意见领袖在新媒体环境下有了新的定义。在更加自由平等的媒体环境中,意见领袖有了更多形式的出现,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产生不同类型的意见领袖。其动机和影响力各不相同,其影响速度和影响范围之大也非传统意义上的意见领袖所能企及。同时,在面对社会突发事件问题时,新媒体环境下的意见领袖积极引导或者是消极评论,都会对事态发展产生影响,其新媒体平台上的粉丝也会迅速扩散其相关信息。近年来,不乏新媒体环境下散播的谣言事件。针对这样的社会问题,13年9月,中国政府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召开发布会,发布网络诽谤等刑案司法解释,其中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这一法规的颁布,对于新媒体环境下意见领袖的管控有了切实可依的法规,而在这一法规的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需要引导和修正的环节。同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也明确指出,网络“意见领袖”仍将是一个客观存在。在互联网的议程设置中,至少有300名全国性的意见领袖影响其中。在构建积极健康的新媒体环境中,有效地管理意见领袖,培养良好的媒介环境,提高意见领袖的媒介素养迫在眉睫。本文结合时事,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各种类型的意见领袖,对不同的行为情景中的行为模式及影响作出深度剖析,以期对营造健康向上的新媒体环境有所借鉴。本文的撰写也是基于在新媒体发展的客观环境和新的法律法规的政策,旨在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意见领袖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和归纳总结。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引言部分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意见领袖研究的研究命题。对于论题的选题依据及其价值,论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创新点及其重点、难点、研究方法等进行了阐述,并对国内外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第二章,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意见领袖进行了定义。本章分析了传统意见领袖的定义,也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的意见领袖的特征,针对新媒体环境下两者的相同与异同,相互影响和渗透,同时,对于新旧媒体的意见领袖的走向和发展提出一定的方针策略。第三章中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中不同类型的意见领袖。在众多不同类型的分类标准中,主要通过社会职能的不同,将意见领袖分为政治型新媒体意见领袖,媒体型意见领袖,草根型意见领袖,娱乐型新媒体意见领袖和商业型新媒体意见领袖,其特征不同,所产生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效果也不同。第四章就社会突发事件中的新媒体意见领袖进行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中,社会突发问题的信息无法满足受众需求的情况下,新媒体的赋权使得意见领袖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积极引导型的意见领袖可以产生正面的社会影响力,但于此同时,也因为社会突发事件的关注度,使得新媒体环境成为为了意见领袖滋生谣言的温床,在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时,对于在这一过程中的意见领袖的行为特征提出了具体的措施。第五章新媒体环境下意见领袖与谣言控制。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快捷性,也会让意见领袖成为流言的放大器。无论是无心转发还是刻意为之,谣言会导致社会的不安定。而我国于13年颁发了针对这一问题的法律法规,但是仍然需要结合现实的情况实行有效的措施。第六章新媒体环境下意见领袖的管控。新媒体的未来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的用户和市场占有,使得新媒体环境下的意见领袖的作用也日益重要,笔者提出合理的建议和管控措施,共同期待一个健康向上的新媒体环境。全文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结合实例研究和数据分析,分析已经发生的案例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意见领袖的特征,指出潜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前景,有创新性地指出在新媒体环境下意见领袖的传播功能以及在市场营销中发挥的作用,发挥新媒体环境下意见领袖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