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疗效,并对相关因素加以分析,以期为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年6月~2006年3月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CSM行手术治疗的41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11例;随访时间12月到7年8个月,平均2年4个月;年龄42~74岁,平均49.5岁;病程1月~5年,平均10.3月。后路椎板切除术12例,前路椎体次全切加植骨融合手术5例,前路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融合术24例。运用MB-ruler软件测量所有病人手术前后和随访时的标准侧位X线片上的颈椎曲度、颈椎融合节段cobb角和融合节段高度(代替椎间隙高度)。运用Nurick颈椎病脊髓功能分级、JOA17分法评分对病人术前和随访时脊髓功能进行评估。以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前路减压融合手术(anterior decompression with spinal fusion ASF)疗效和可能导致磁共振T2加权相高信号改变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8.54±2.96分,Nurick分级平均3.24±0.92级;术后JOA评分平均14.17±2.59分,Nurick分级平均1.46±1.31级;JOA评分改善率评定:优18例,良13例,中7例,差3例,优良率75.61%。术后病人的JOA评分和Nurick颈椎病脊髓功能分级较术前均有明显好转,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urick颈椎病脊髓功能分级与JOA评分改善率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ASF术后颈椎融合节段前后缘高度、颈椎曲度、融合节段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手术节段多少和前路手术术后疗效有相关性(偏回归系数B=-1.623,p=0.051);MRI的T2加权相有高信号改变的患者术后疗效相对较差(B=-0.043,p=0.051),此种改变与骨性的椎管狭窄相关(B=3.032,p=0.003),狭窄者易发生脊髓变性。骨性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前路和后路治疗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526)。结论:颈椎前路和后路手术均是治疗CSM的有效方法。CSM采用前路减压融合手术(ASF)治疗和后路椎板切除或单开门手术治疗的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手术节段多少与ASF手术疗效有相关性。对有骨性椎管狭窄的患者采用前路和后路进行有效减压和融合均能达到较满意的治疗。MRI的T2加权相是否有高信号改变是影响CSM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而有颈椎管骨性狭窄的病人容易出现MRI的T2加权相高信号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