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滚纠—日阿地区矿集区是一个以铁铜矿为主,伴生金银的铁铜多金属矿集区。研究区位于冈底斯山脉北缘,地处隆格尔—工布江达断隆带中。本文分析了滚纠—日阿地区矿集区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研究了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并对矿区的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六个找矿远景区,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经研究发现,研究区出露地层以二叠系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少量第三系陆相火山岩及沿沟谷、河湖边部分布的第四系;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晚期辉长岩-花岗岩岩体及中酸、中基性岩脉。隆格尔—工布江达断隆带由南北两条多期活动的区域性边界大断裂带组成,两条断裂带经历了中生代剪切控岩、控盆及新生代右行拉分控盆等多期次的构造运动,是主要的控岩、控相、控矿构造。研究区铁、铜矿床(点)主要围绕辉长岩-花岗岩质的尼雄岩体分布,矿体主要产于岩体与晚古生代二叠纪海相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地层的内外接触带。矿床类型包括矽卡岩型矿床、接触交代—热液充填型及岩浆热液型。围岩蚀变主要为角岩化、矽卡岩化、绿帘石化、硅化、绿泥石化、钾化、碳酸盐化等。磁铁矿矿石之磁化率与剩磁数值最高且以剩磁为主,属强磁性,剩磁倾角均值为50.8°,研究区内总基点处地磁场倾角为46.5°,说明其仍属正常斜磁化特征。花岗闪长岩磁化率与剩磁都不大,远比矿石磁性低,但比角岩化岩屑石英砂岩、大理岩、石英斑岩、凝灰熔岩要高得多。浅埋的磁铁矿引起的异常有强度大、梯度陡、正负相伴、大正大负、宽度较小的明显特征。磁异常的地质产因应该说与磁铁矿体密切相关,这也是研究区开展磁法找矿及进行成矿预测的物性前提。通过对研究区不同岩石露头的电性参数测定表明:火山岩视极化率最小,平均值仅为1.13%,电阻率也最小,均值为302Ω·m,为矿区的低阻低极化地层;大理岩、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等为矿区的中等极化层,极化率一般<2%,电阻率在434~2646Ω·m间;黄铜矿化矽卡岩、黄铜矿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矿区的含矿层,视极化率一般大于2%,最大为4.65%,电阻率在238~1623Ω·m不等。可见矿化体的极化率较高,这也为研究区激电方法的实施提供了物性前提。铁矿体具有强磁性、铜矿体低阻高极化的特征,高精度磁法和双频激电法能很好的反映矿体的矿化信息、圈定矿体。通过对研究区的成矿背景、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地球物理场特征等的分析和研究,滚纠—日阿地区矿集区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特别是在矿集区的中部和东南面,发现了木质顶、沙松南、毛加崃等3处可供普查的铁矿产地,同时发现了日阿铜矿区8条铜矿体,包括6条矽卡岩型铜矿体,2条岩浆热液型铜矿体,为本区最重要的找矿远景区。在综合研究滚纠—日阿地区铁、铜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成矿规律的基础上,从矿床地质、矿床矿物学等方面,结合地质和物探测量成果进行了成矿预测,圈出6个预测区,其中仲穷勒靶区和屋委洞—徐日加木董靶区2个甲类找矿靶区,桌布日阿预测区、那哥龙巴预测区和大加夏玛预测区3个乙类找矿靶区,尼雄岩体外围预测区1个丙类找矿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