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责任公民培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价值理念,我国的公民教育非常重视责任公民的培养。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文件中都强调要培育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公民的义务,提高他们服务国家与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公民美德。从责任公民培育的整个历程来看,高中阶段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处于16—18周岁年龄段的高中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公民群体,他们尚未完全成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与确立的关键时期,是一个公民获得完整的公民身份,独立走向社会生活,享受完整的公民权利并承担自身责任的准备阶段。从公民个体的角度来说,这一时期责任公民的培育有助于高中生责任品性的形成和个人发展;从社会整体角度来说,高中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培育他们为责任公民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国家的繁荣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都具有重要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着眼于高中阶段,论文主体部分主要包括绪论和正文五章的内容。本文首先阐释了选择本研究的缘由,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梳理归纳并简要评述了国外、国内对责任公民培育的相关研究。基于对相关研究的了解和总结,笔者明晰了本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创新之处。通过对责任、公民、责任公民等概念的厘清,明确了责任公民的内涵和特征,并阐述了责任公民培育与高中阶段责任公民培育的含义及本文的研究范围。然后通过挖掘责任公民培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进一步说明了本研究的理论性与科学性、可行性和必要性。第三部分则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分析、归纳了高中阶段责任公民培育的原则和内容,其原则包括价值取向原则、实践养成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其内容包括公民责任意识培育、责任能力提升和责任品性养成。第四章通过对上海部分重点高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高中阶段的责任公民素养及培育现状,利用SPSS软件处理和分析的数据结果表明高中阶段责任公民培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整体上当下高中生的责任公民素养不够高,存在一些不足。而这些不足主要是由于学校的责任公民培育课堂低效、渠道单一以及培育合力缺失等现实因素造成的。最后笔者立足于学校教育,从全方位改善以思想政治课为基础的责任公民培育课程教学,利用第二课堂积极开展责任公民培育,构建责任公民养成的校园文化等方面提出高中阶段责任公民培育的具体路径,同时提出拓宽培育活动的场域,主张学校联合家庭与社会凝聚责任公民培育的合力,形成多部门通力合作、协调推进的网络化培育体系,从而提升高中阶段责任公民培育工作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