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理论视阈下中国高校校训英译研究

来源 :江苏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在教育领域,互联网的普及也进一步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各高校的国际化合作,突出表现在各国高校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留学生也越来越多。作为能直接体现中国高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的大学校训,是海外人士了解中国大学教育理念、治学精神和文化传统等信息的窗口。大学校训的英文译本是他们了解一个大学的开端。因此,在当今背景下,将国内大学的校训译成在英语国家具有高接受度的英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学界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往往都不尽如人意。鉴于此,提高我国高校校训翻译的接受度、使之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也就成了一个既有时代特征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传统的的翻译研究视翻译为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将翻译活动完全局限于文本分析和语言对照。而与之对应的那种字当句对的所谓“忠实”翻译显然已经显得捉襟见肘、难堪使命。美国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家安德鲁·勒弗维尔认为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简单的语言转换行为,而是要受到语言和文本之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翻译是对原文文本的改写,而改写即操控,所有的翻译都意味着为了某种目的对原文文本进行某种程度的操控,操控因素主要是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和赞助人。勒氏这一学说当然也适用于高校校训的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外宣资料,高校校训的翻译固然也同样是一种改写行为,译者应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去考察中国高校校训的翻译。本文从改写理论的视角研究中国高校校训的英译,具体而言,研究了三个重点问题:(一)为什么改写理论适用于中国高校校训的翻译?(二)改写理论的三要素是怎样操控中国高校校训的翻译的?(三)在改写理论的指导下,本研究能提出什么具体的、富有操作性的原则来指导中国高校校训的翻译?本文选取出526所高校校训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过程如下:首先分析了中国高校校训和改写理论的研究现状等。其次,详细论述了改写理论的三要素及其对中国高校校训翻译的操控。最后,在改写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忠实性、简洁性、可接受性,印象深刻性四个原则,并创造性地将之应用于现版江苏科技大学校训的英译分析。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大部分校训出自于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或格言警句,形式上对仗均衡,工整美观,节奏鲜明,铿锵有力,读起来琅琅上口;内容上凝炼集中,慎密流畅,意义深刻,启迪心智,看过后过目不忘。因此,中国高校校训的翻译应在改写理论的指导下,在内容上做到达旨,在形式上做到简洁,在审美上做到悦目,在思想上做到深刻。
其他文献
基于某电信运营商企业采购支撑平台的设计与开发项目进行分析。该项目平台基于供应链设计的思想,采用当今较先进的J2EE系统开发平台,利用JSP、Java等技术,结合常用的DB2数据
模因论兴起于20世纪后期,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对文化规律进行解释的一门学科。模因论认为文化因子是一种类似于基因的元素。这为不同文化领域的学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切
研究了影响逆向物流运作方案的各个因素,建立了具有内部关联的多因素逆向物流运作模式决策模型,并运用网络分析法(ANP)对模型进行分析,最后使用超级决策软件(SuperDecisions)
叙述对储藏粮食有潜在危险的5种昆虫:咖啡豆象、竹蠹、郭公虫科、药材甲和烟草甲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及分布情况,并提出制止其危害的方法及监控的措施。
笔者作为一名高校的青年教师,纵观高校法学教育,梳理当前大学生法律素养之现状,从当前大学生在法学教育上存在的法律常识缺少,导致遵纪守法和违法犯罪是非不分;法制思维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