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在教育领域,互联网的普及也进一步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各高校的国际化合作,突出表现在各国高校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留学生也越来越多。作为能直接体现中国高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的大学校训,是海外人士了解中国大学教育理念、治学精神和文化传统等信息的窗口。大学校训的英文译本是他们了解一个大学的开端。因此,在当今背景下,将国内大学的校训译成在英语国家具有高接受度的英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学界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往往都不尽如人意。鉴于此,提高我国高校校训翻译的接受度、使之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也就成了一个既有时代特征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传统的的翻译研究视翻译为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将翻译活动完全局限于文本分析和语言对照。而与之对应的那种字当句对的所谓“忠实”翻译显然已经显得捉襟见肘、难堪使命。美国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家安德鲁·勒弗维尔认为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简单的语言转换行为,而是要受到语言和文本之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翻译是对原文文本的改写,而改写即操控,所有的翻译都意味着为了某种目的对原文文本进行某种程度的操控,操控因素主要是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和赞助人。勒氏这一学说当然也适用于高校校训的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外宣资料,高校校训的翻译固然也同样是一种改写行为,译者应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去考察中国高校校训的翻译。本文从改写理论的视角研究中国高校校训的英译,具体而言,研究了三个重点问题:(一)为什么改写理论适用于中国高校校训的翻译?(二)改写理论的三要素是怎样操控中国高校校训的翻译的?(三)在改写理论的指导下,本研究能提出什么具体的、富有操作性的原则来指导中国高校校训的翻译?本文选取出526所高校校训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过程如下:首先分析了中国高校校训和改写理论的研究现状等。其次,详细论述了改写理论的三要素及其对中国高校校训翻译的操控。最后,在改写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忠实性、简洁性、可接受性,印象深刻性四个原则,并创造性地将之应用于现版江苏科技大学校训的英译分析。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大部分校训出自于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或格言警句,形式上对仗均衡,工整美观,节奏鲜明,铿锵有力,读起来琅琅上口;内容上凝炼集中,慎密流畅,意义深刻,启迪心智,看过后过目不忘。因此,中国高校校训的翻译应在改写理论的指导下,在内容上做到达旨,在形式上做到简洁,在审美上做到悦目,在思想上做到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