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空心村”。“空心村”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难点,其实质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引发的诸如三农公共服务、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问题。本研究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诸暨市次坞镇为例,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空心村”整治问题,为认识“空心村”现象和整治“空心村”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本研究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调查方法对诸暨市“空心村”进行深入走访,采用调研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目前诸暨市农村“空心化”已经非常严重,表现为人口流失严重、宅基地布局不合理、土地闲置严重、公共服务短缺等,若不及时整治,易因城市“虹吸效应”共同作用,农村“空心化”将进一步恶化。针对“空心村”空间整治中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的缺陷,诸暨市次坞镇从解决老宅闲置、提升土地利用率、改善居住条件为出发点,探索采用原地拆翻改建型、农民集中公寓型以及老宅(古村落)保护利用型等三种模式。本研究采用模式解析、案例分析和作用分析三个方面总结了三种模式在“空心村”空间整治中的作用。本研究还考察了“空心村”整治过程中的社会经济问题,认为目前的整治模式中未考虑到居民就地就业困难、村庄规划维护缺乏、公共设施资源浪费等方面问题,提出了如下的解决措施:首先强化整治“空心村”共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土地保护意识,为“空心村”整治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其次,“空心村”整治关键在于农村产业发展,通过扶持“三农”发展,引导资源回流农村,进而促进农村人口回流;第三,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容村貌改造,使农村留得住人;第四,控制用地规模,开展土地整治,提高土地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