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盟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在国际贸易、国际秩序的构建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两个重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的双边关系历经变化,对双方发展、国际格局具有愈加深刻的意义。21世纪的前十年,中欧关系经历了从全方位深化合作的“蜜月期”到冲突对抗的起伏和变化,体现了国家实力和国际局势变动下双边关系的走向,深入探究这段时间影响中欧关系变迁的内在因素,将为我们发展成熟健康的多双边关系提供理论支持。对此,本文将结合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从中国和欧盟的政策文件以及双方交往历史事件入手,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首先,以1995年欧盟委员会发表的《欧盟—中国关系长期政策》为起点,欧盟愈加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双边关系,中国也将欧盟视为一个不断上升的新兴力量而对其给予高度重视;至2003年,欧盟发表了第五份对华关系文件,将中欧关系推向一个历史至高点,欧盟和中国的伙伴关系上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欧关系达到历史最好阶段。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国际局势的变动和美国单边主义的发展,二是中国、欧盟双方实力发展,在经贸、战略上相互借重,三是双方领导人的积极推动。第二,从2005至2006年前后,中国和欧盟之间开始出现矛盾,体现在经贸、政治、外交等领域,表现出贸易的竞争关系、欧盟在人权、藏独等问题上对中国的责难,以及欧盟对于中国发展、援助非洲等举措的质疑。这类矛盾冲突在中欧之间愈演愈烈,至2008年跌至低谷。之所以中欧关系趋于复杂化,第一层原因在于双方主体实力的变化;二是由于美国多边主义回归,美国寻求与欧洲的传统友谊,中欧之间合作的战略基础动摇;三是由于领导人更替引起的政策更迭。第三,在重点分析这十年中欧关系变化的基础上,对于2010年后至今中欧关系进行大致的梳理,对影响欧盟和中国外交的内外部因素、发展情况作一分析,并对如何建立良好有序的国际政治双边关系,加强中国同欧盟关系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