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起步,对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而言,温室气体的减排压力、自然资源的紧缺,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环境问题逐渐加重,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压力也逐步加深,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实现“低碳”与“发展”的并行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目前,可能崛起的低碳工业革命仍处于萌芽阶段,部分在传统产业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低碳竞争力仍未形成,这无疑为我国在低碳产业领域实现技术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也为我国制造业通过低碳突破性创新实现制造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应对能源气候问题提供了重要契机。鉴于上述背景,本文基于技术路线图方法研究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的战略规划问题。旨在通过梳理现有低碳突破性创新、创新战略规划的相关概念及内容,对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战略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生命周期现状分析和战略演进设定,绘制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技术路线图路线,形成基于技术路线图的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战略规划研究框架;分析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环境和创新现状,制定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战略的目标,进而设计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战略规划的具体方案;通过基于技术路线图的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战略规划环境评价,提出促进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战略顺利实现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行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的系统分析。在界定技术路线图、低碳突破性创新、低碳突破性创新战略等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特征;从技术驱动因素、市场驱动因素和管制驱动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作用过程;从创新状态、创新过程、创新对象、创新需求以及低碳技术特征五个方面分析了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的战略类型,形成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战略的理论基础。第二、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技术路线图与概念模型构建。在划分制造业低碳生命周期的阶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的生命周期发展现状,在明确愿景对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作用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的战略愿景;在分析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技术路线图制定原则和流程的基础上,绘制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技术路线图的总体框架;基于总体框架,提出基于技术路线图的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战略规划研究概念模型,为后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三、基于技术路线图的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战略环境分析。首先,从经济利益相关者、环境利益相关者和管制利益相关者三个方面分析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的利益相关者;然后,从国际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五个方面分析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战略的宏观环境;最后,基于能源消耗量和专利申请量对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的产业需求特征进行分析,并从国内和国际低碳技术发展状况探讨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的产业竞争情况。第四、基于技术路线图的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战略条件分析。基于专利计量的视角,从时间变化趋势、行业特征和动态演化规律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现状;从制造业低碳突破性产品创新能力、工艺创新能力、服务创新能力、创新基础能力和创新支撑能力五个方面构建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FUZZY模型评价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能力发展现状;在分析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的基础上,构建了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战略环境的SWOT矩阵。第五、利用技术路线图对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战略方案进行设计。在把握现状的基础上,从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分类目标三个方面制定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的战略目标,并进一步构建制造业突破性创新战略目标体系,绘制制造业突破性创新战略目标路线图;结合前文的制造业低碳技术创新路线图的总体框架,分别探讨制造业低碳突破性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服务创新的关键技术、创新壁垒和研发需求;从而分别绘制制造业低碳突破性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服务创新的战略规划技术路线图,并对制造业三种低碳突破性创新的阶段任务进行了详细探讨。第六、基于技术路线图的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战略规划环境评价研究,进而提出对策。根据事前评价原则明确基于技术路线图的制造业突破性创新战略规划评价的内涵,并基于低碳创新有效性角度分析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战略规划评价的内在要求和影响因素;然后,借助DSR模型和战略环境评价的层次结构,从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有效性和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战略环境两个方面构建了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战略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了完善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战略规划环境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