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区域协调发展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居民生活质量视角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是内在规律,而区域间平衡协调发展是各国政府经济发展追求的目标。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以来,该议题一直备受政府和学者的关注。2018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围绕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目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由此可见,缩小居民生活质量差异成为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目标。本文主题正是从居民生活质量视角研究河南省区域协调发展状况。
  文章在基本概念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一个“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该指数是一个综合指数,由经济指数和基本公共服务指数共同构成;并计算出2008-2018年河南省18个地市居民生活质量综合指数,呈现阶段性上升趋势。其次,文章对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的差异性进行了测度,测度方法分别用非空间测度方法和空间测度方法,结果一致显示:2008-2012年缓慢上升,2012-2018年波动下降,说明各地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差异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即以生活质量为视角的地区间协调程度先扩大后缩小。再次,文章对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人均教育预算支出、人均医疗预算支出、城乡收入比值、非农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和居民生活质量有正向相关作用,而地区人口规模有负向相关作用。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对促进居民生活质量视角的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本文中采用了多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指数差异程度进行测度时用了空间测度方法Morans I指数,同时,分别用了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基尼系数等非空间方法以增强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对指数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时,运用了面板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文章的边际贡献在于选取居民生活质量视角进行区域协调分析,以往文献大多仅考虑经济因素,选取GDP为指标,而选取居民生活质量视角更能体现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日益成为城市品质提升的关键,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社会的兴起,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的生活垃圾问题逐渐暴露并日趋严峻,据统计现在全国2/3以上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困境。我国自八十年代针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开始出台专项政策以来,经历了早期的随意丢弃简单处理、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集中收集处理、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到了
学位
时间利用可以作为政策研究的重要分析工具。一些国家和组织开展过多次大规模的时间利用调查,揭示人们日常活动的时空结构并探讨相关公共政策问题。目前基于老年人时间利用的政策研究极为薄弱,多数研究侧重老年人日常活动时间数量的描述,政策讨论不足且极少涉及活动背后的动力——需要。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伴随着时间而进行,多数活动又是在一定需要的推动下产生的;人们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反映出特定需要的满足状况。需要是社会福利
学位
随着互联网对公共生活的渗透和数字政府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国各地方政府为公众开通了多种在线平台,公众可以登录这些平台对政府提出投诉、建议、咨询和求助。2016年以来,“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成为国家对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新要求,在这项“上网令”之后,各地方政府部门迅速建立和完善在线诉求平台的工作机制,平台答复率明显提高,引发了当前公众线上诉求繁荣的现象。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网民留言规模在2015年不足15万
居家养老服务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内容,是当前国家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和重点。“十三五”以来居家养老服务的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年提升,但当前服务体系满足目标人群需求的能力仍不高,城市老年人在多个服务项目上的整体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这反映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可及性”程度不理想,无法为潜在服务对象提供充分的进入服务体系的机会。服务的不可及主要与地方社会服务网络对人群设置的障碍有关,提
学位
[db:内容简介]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健康情况开始下滑,开始出现不同类型或程度的疾病,尤其是老年常见慢性病的困扰。而高血压作为一种心脑血管类的慢性病在老年人群体中发生率非常高,其死亡率高且不断攀升。加之,我国医疗资源又供不应求,社区高血压管理服务工作和高血压防控工作仍处在较低的水平。又由于高血压慢性病的特殊性,患者的预防性干预和日常卫生保健通常需要长期在家中进行,患者和患者家庭成为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承担者和实
在众多汇率决定理论中,购买力平价理论作为比较基础的汇率决定理论,一直都保持着较高的研究热度。在理论层面,购买力平价具有简单的逻辑和较为直观的表达,虽然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假设较为严格,但随着计量方法的进步,国内外对购买力平价的检验从未停止。在实践层面,购买力平价除了参与国际比较项目(ICP)比较两国的GDP以外,在预测金融危机、判断汇率错配以及作为汇率名义锚等方面都能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文在理论
学位
中国城镇化建设在改革四十多年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伴随的问题不断,城市发展不均衡,城市发展以地为本,城市空间无序扩张,城市开放包容性差,空城、鬼城现象频发,与此同时中国的劳动力结构也悄然发生着改变,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出现低端劳动力“招工难”和高端劳动力“就业难”,两难并存的局面,城市人口政策上也存在驱除低端人口和大力引进高素质劳动力并存的局面。城镇化质量和劳动力结构水平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