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及实证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vin8124281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会计学中,收益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过交易已实现的收入和相关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又称为利润或盈余,而收益质量是指公司报告收益的合理性。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高的收益质量要比高的收益重要的多,高质量的收益反映了公司具有较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能为公司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近年来,国内外不断出现的重大财务舞弊事件,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损害了资本市场的秩序。在光鲜的财务报表数据掩盖下,复杂的会计核算程序和人为的盈余管理使得解读收益信息对于投资者而言就像雾里看花。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可靠的和可操作的收益质量评价体系,给出上市公司收益质量高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诊断措施,从而为投资者管理者和研究者提供必要的方法和理论参考。   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合理选择评价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指标,给出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并进一步分析影响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各种因素,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和案例分析,给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提供相关建议。本文的具体研究思路如下:   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收益质量研究的文献和相关成果进行了回顾,对收益质量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总结和比较了各种收益质量的评价方法。从定性角度分析了收益质量的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后续收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然后,基于收益质量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的分析,本文从收益的可靠性、收益的成长性、收益的持续性、收益的稳定性、收益的现金保障性和收益的安全性六个方面给出了收益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了验证指标体系的合理性,本文对其构建了结构方程分析模型(SEM),采用我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拟合度检验,并根据拟合程度对指标体系进行了结构调整,通过模型的修正和再检验,给出了合理的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进而,为了更加全面的体现上述指标体系对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评价效果,基于该指标体系,本文分别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给出了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模型,并针对评价结果,分别比较了三种评价模型的优劣,而三种评价结果也同时为后续收益质量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方法基础。   接着,由于质量的评价结果只能反映其收益的质量好坏,研究者和管理者还需要了解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所以本文继续对收益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从公司的经营状况、公司治理状况、财务战略、造假压力、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的变化五个方面来讨论收益质量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收益质量和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公司经营对收益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大,而公司治理情况和财务战略对公司收益质量的影响除了相对较小的直接影响外,还通过公司经营对收益质量产生间接影响,所以作为上市公司,提高收益质量不能只关注自身短期利润的调整,更应该注重公司的治理和财务战略的长足发展。造假压力对公司的收益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具有造假压力的公司迫于生存更倾向于选择人为操纵公司的经营数据,以期做出收益质量较高的假象,从而出现了收益质量结构的畸形。新的会计准则实施后,整体情况上看上市公司收益质量有一定提高,而且新准则的计量方法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某些计量指标的重复计算,从而使得统计数据更能有效反映公司的实际情况。最后,根据对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和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对我国两家上市公司“九阳股份”和“山大华特”分别进行了案例分析,并从信息使用者、公司管理者以及外部监管者三个视角对提高和优化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提出了相应对策。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来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的思想随之逐渐被企业管理者和学者重视。由于供应链内部企业之间并不存在所有权关系,而且企业个体又有追求收益最大化的本性,这势必会影响供应链的系统收益。供应链协调的目的就是使得企业在追求其收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使供应链的系统收益也实现最大化。因此,供应链的协调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研究的一个重点。在前人
技术联盟作为一种技术创新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蓬勃发展,然而其失败率一直居高不下,如何提高技术联盟的稳定性是实业界与理论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联盟组织间的知识转移为视角,综合运用知识管理理论、技术创新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博弈理论、统计科学理论与方法,来探讨技术联盟的稳定性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文章首先对知识转移、技术联盟和技术联盟稳定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论证了技术核心能力的知识本质,指出知识转移是
本文以转运理论为依据,创新性的引入了“部分转运”原则,以企业应急管理中库存系统的转运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解析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对于不同的突发事件类型应该采用怎样的转运机制;根据转运目标,应该怎样确定最优的转运量;面临多个二级仓库的情形,应该如何选取最优的转出仓库及其相应的转运量;当通过转运无法满足全部的缺货量,是否依旧可以采用转运机制,此时如何确定转出仓库及其相应的转运量;
在当今的供应链模式下,Internet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成为企业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平台,供应链的协同已经成为新的供应链管理战略。网格被誉为“第三代互联网技术”,它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高危险、事故多发的行业,建筑施工现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形势严峻。论文从建筑施工现场的角度,以突变论、系统论、控制论、权变理论、
This Letter presents an original technique to design and synthesize an inhomogeneous asymmetrical lens resulting in a special fan-beam radiation pattern in a 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