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镇银行是在我国设立的一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解决农村地区银行网点少、覆盖率低、信贷资金供给不足等问题,其设立受到政府手段、市场力量、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从空间视角研究村镇银行设立的攀比效应和竞争效应,探讨村镇银行这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的决定因素,以对农村金融政策和县域金融实践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本文选取2007-2016年10年间的1857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村镇银行设立的空间攀比和竞争效应进行分析。本文共有五章。第一章是村镇银行设立的理论基础,主要从村镇银行的界定、特征,普惠金融视角下村镇银行、政府治理下的村镇银行、空间视角下的村镇银行等方面进行阐述。第二章是本文的研究设计,主要包括研究假设和核心研究变量的选取。第三章是村镇银行设立的空间探索性分析,用Geoda和ArcGIS等空间分析软件,从时空演变、空间特征等维度描述村镇银行设立的基本事实,重点对核心变量进行Moran’s I指数的空间相关性分析,以此判断证明加入空间矩阵进行分析的必要性。第四章是空间计量模型的设定,主要选取Probit模型,加入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村镇银行设立的空间攀比效应和空间竞争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第五章做进一步的分析,利用反事实推断、替换空间矩阵、替换变量指标等方法来检验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并从贫困县、省管县、金融科技等层面进行分层检验。最后,总结研究的基本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本研究发现,我国村镇银行的成立总体呈现中东部“高-高”、西部地区“低-低”的空间聚集模式,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空间Probit研究结果表明,村镇银行(总行、分行、总行和分行同时)设立方面存在明显的攀比效应,隶属于同一市的其他县市村镇银行(总行、分行、总行和分行)的成立,会相应地刺激本县市村镇银行(总行、分行、总行和分行)的成立。同时,村镇银行的设立会受到本县市自身经济特征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分权能力越大、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地区银行间竞争程度越低,越有利于村镇银行的成立,这说明村镇银行设立的竞争效应也是显著的。以上结论存在于村镇银行总行的设立、分行的设立、总行和分行的设立。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减少政府干预、引导区域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消除攀比非理性行为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