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2018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分别占全球当年的11.1%和5.9%,流量位列全球国家(地区)排名的第3位,存量由2016年的第6位跃升至第2位。中国现在不仅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具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目的地,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资本输出国之一。虽然学界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已经屡见不鲜,但是以往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宏观层面的分析。近几年基于企业层面的数据,从企业异质性角度出发的研究开始逐渐兴起。因为从微观层面出发,能更加深入地分析企业对外投资的动机及其特征,同时也能更深入地洞察企业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及产业的影响。本文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11-2013)和商务部公布的《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并基于Helpman et al.(2004)的出口-投资模型(HYM模型)从企业异质性的角度研究了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与非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相比,对外投资企业存在哪些特征;(2)企业生产率高低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决策的影响,通过Logit模型检验其是否符合HYM模型的理论预期;(3)投资高收入国家的企业和投资中低收入国家的企业在生产率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4)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的生产率增长的影响。首先通过比较分析,(1)我们发现与非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相比,参与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的确在生产率,企业规模,工业产值,资本密集度等方面要略胜一筹;(2)通过Logit模型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生产率越高的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生产率最高的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生产率略低的企业选择出口或者仅服务于本国市场),这一结果也基本符合HYM模型的理论预期;(3)倾向于投资低收入国家的企业与投资高收入国家的企业的生产率差异并不显著;此外,结果还表明我国存在出口“生产率”悖论,即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并不比单纯服务于国内市场企业的生产率高;(4)为了控制“自选择”偏误和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倾向匹配得分法和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的生产率增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便是国有企业也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此外投资高收入国家的生产率效应要高于投资低收入国家的生产率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