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任何一方出了问题都会对教育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可以说“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所以,对于学校教学中的教师、学生、教材等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对于课堂教育诸方面问题的研究成果也多有所见。但总体而言,对于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效果的“课堂问题行为”这一最使教师头痛的棘手问题则有些忽略。虽然课堂问题行为多发生在“问题学生”身上,但事实上课堂问题行为不单单出自问题学生,而涉及的应该是所有的学生(包括所谓的优秀学生)。所以,本文试图就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产生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以及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和应对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加以阐述,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之目的。本文共三部分:一、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二、现实扫描: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原因追溯。三、走出问题: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策略探寻。本文认为,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程度不等地妨碍及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影响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和师生关系的融洽。通过问卷、访谈、随机性观察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了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2、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具有差异性:3、教师同样也具有课堂问题行为;4、我国中小学课堂现状令人堪忧。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环境、教师、学生和教育现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根据我国中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及原因,借鉴国外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经验,本文认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可采取如下策略:1、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此,要促进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明确学生的行为标准,加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出现课堂问题行为应及时加以矫正。2、提高教师的素质。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摒弃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观,确立以提高全面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其次,要强化师德意识,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增加爱生感;再次,要改进教学技能,以生动有趣、活泼多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最后,要变革课堂管理,摒弃过去那种角色与角色之间关系的课堂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课堂管理模式。3、优化育人环境。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强化社会教育。4、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