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作为文学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文体革新运动,其发生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的动因,如中唐时期社会凋敝,呼唤“中兴”的政治要求,儒、道、释思想的纷争,亟须重建儒家正统的思想上的要求,士族与庶族权力角色的转变,庶族集团需要获得更多权利的阶级要求等;同时,也有古文文体发展趋势的必然动因。在经过了近二百年的理论和创作准备之后,复兴古文的时机终于在中唐成熟。韩、柳提出了散文革新的系列理论主张,如“文以明道”,探讨了文与道的关系对散文创作思想性、艺术性协调统一的要求;“不平则鸣”,体现了对散文创作现实性和抒情性的要求;至于“气盛言宜”、“陈言务去”等,则是具体的创作方法论。与此同时,韩、柳更以其丰厚的创作实绩积极扩展散文表现领域,改造旧体、创制新体,使散文样式完备、风格多样化,极大地丰富了散文的表现手段。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散文逐步发展成一种集思想性、艺术性、审美性为一体的“善并美具”的文体。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实质,是一场以“宗经、载道”为旗帜,以改革文体文风为突破口,以文学运动为手段的旨在实现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政治运动。他们的理论主张及创作实践,客观上对革除六朝以来华丽骈偶的文风、创新散文文体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正是从韩、柳开始,经宋代古文家的发扬,古文文体一直稳固地占据了文章创作的中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