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是我国许多地区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阿特拉津作为一种除草剂在我国被广泛使用,其环境效应和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受到重视。植物修复是一种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技术方法。它具有成本低、不破坏生态环境和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有望成为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治理污染土壤的技术手段。本研究以转基因杨树为试验材料,选择木屑,草炭,无机肥料和菌根剂等添加物,利用盆栽试验手段,应用GC/MS、BIOLOG、Li-6400光合仪等仪器和方法,研究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转基因杨树修复及强化措施。分析转基因杨树修复污染土壤过程中阿特拉津的降解规律、添加剂效果、植物的生理变化、微生物群落功能结构的改变、土壤酶活性响应等,以期探明该种杨树在植物修复土壤污染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广其治理有机污染土壤提供科学依据。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转基因杨树修复土壤阿特拉津污染效果显著,阿特拉津残留总量随时间的变化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C=5.979e-0.02t。不同添加剂对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有所不同。综合降解效果、树高、地径、生物量多因素判断,1%草炭的施入和菌根剂的施入效果最为显著。2.植物光合指标方面:阿特拉津胁迫及菌根剂施入对植物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显著,对植物胞间CO2浓度的影响不显著。通常情况下阿特拉津胁迫对杨树叶片的Gs有刺激作用,而在高光强时阿特拉津又使得杨树叶片的Gs下降,CO2获取受到影响。阿特拉津胁迫使得杨树的Tr升高,树木水分养分循蝗??需要更多的水分和CO2以维持正常生长。3.阿特拉津污染对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均表现为促进刺激作用,植物修复组的刺激作用更为明显。不同处理的Shannon指数和Evenness均匀度指数在整个实验阶段变化不显著,而McIntosh指数的差异明显。植物修复同样有利于污染条件下土壤酶活性的恢复,且这一现象在试验后期更为显著。无污染处理和植物修复处理,土壤酶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呈显著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