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证相关”是中医辨证论治和方剂学中的重要逻辑命题。方剂的功效不仅与方药配伍有关,而且还与其作用的对象有关,方剂功效与其所作用的证之间具有一定的适配性,即方剂效用优劣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所作用对象的病机与其方药配伍关系之间的针对性。方与证之间存在有关联程度大小的问题。“方证相关”目前正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诸多学者在实验、理论、教学、临床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论证、贯彻与应用,但是直到目前,还没有人能真正从实证意义上为其提供系统而全面的客观证据。论文分为两部分,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对柴胡疏肝散临床与实验研究进行了总结,对肝郁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实验研究部分在整体水平上对肝郁模型的现代生物学机制作了较为系统的探察,并在此基础上,对疏肝健脾类方对该模型的不同影响进行了探讨。实验研究主要分三步进行。实验一为肝郁模型的复制,大鼠连续造模三周,自然恢复一周,连续观察第一、二、三、四周大鼠指标变化情况,以了解成模的具体时间和生物学特点;实验二即在肝郁大鼠模型建立的基础上,选取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子汤,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角度,探察三方作用于肝郁证模型呈现出的不同药理作用谱,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其同异规律和方证关联性大小;实验三为进一步观察柴胡疏肝散对肝郁大鼠模型甲状腺轴和循环系统的部分作用,以探察柴胡胡疏肝散对肝郁证的广泛效用。实验一肝郁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2组,每组40只。用模具束缚的方法造模21天,自然恢复7天,以周为单位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外观行为的变化;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定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海马单胺神经递质(5-HT、5-HIAA、NE、HVA)的含量;放免法测定下丘脑CRH,垂体ACTH,血清CORT、GAS、IL-1、IL-2、IL-6、TNF,血浆MTL、SS;称量大鼠体重及免疫器官脾、胸腺的重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在造模期间,海马5-HT、5-HIAA均升高,第三周差异显著(P<0.001,P<0.05);海马NE、HVA降低,第三周差异显著(P<0.01,P<0.05);下丘脑CRH、垂体ACTH、血清CORT升高,第三周均出现显著差异(P<0.05);血清GAS、血浆MTL含量升高,第三周有显著差异(P<0.05);血浆SS第一周、二显著降低(P<0.01),第三周有所恢复;脾指数和胸腺指数三周均降低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免疫因子(IL-1、IL-2、IL-6、TNF)第二、三周下降,第三周差异显著(P<0.01或P<0.05)。模型组大鼠自然恢复一周后,海马5-HT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5-HIAA降复至正常水平;NE、HVA升高接近正常组;下丘脑CRH含量仍升高且差异显著(P<0.001);垂体ACTH和血清CORT含量下降,但未至正常水平;血清GAS恢复到正常水平;血浆MTL仍升高且差异显著(P<0.01);血浆SS升高,差异显著(P<0.01);脾、胸腺重量和血清免疫细胞因子升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