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文明的困惑--藏族教育之路》(节选)翻译报告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y6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著作被译介到了国外,其中汉译英占据着重要地位,本翻译项目也是把中国藏族文化和教育发展状况介绍给国外读者的一次尝试。在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组织下,本报告作者参与翻译了四川师范大学藏族教育学专家巴登尼玛教授的专著《文明的困惑——藏族教育之路》,并对翻译项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写成了本翻译报告。《文明的困惑——藏族教育之路》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八章,详细介绍了中国藏区的教育发展状况,是研究中国藏区文化和教育的重要著作。译者负责翻译该书的序言、引言、目录、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节。译者所译部分主要介绍了该书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社会文化背景,给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藏族教育发展和藏族文化的信息。这部分文本语言平实,但也包含了较多的藏文化词汇、宗教词汇、哲学词汇和长难句。在充分阅读全书和自己负责翻译的章节后,译者对所译章节的文本特点进行了分析,对于文本所具有的信息功能有了充分了解。为了使译入语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内涵丰富的藏族文化,译者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运用直译、意译、增译、略译、切分、顺译等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对节选部分进行了翻译。由于译者所负责翻译的材料属于信息型文本,译者在翻译时通过分析、转换和重组等翻译步骤,实现文本的信息功能,使译入语读者尽可能完整的接收原文传达的信息,注重照顾译文读者的阅读感受,力求译文清楚自然,符合英文表达习惯,达到交际的目的。在这次翻译实践中,译者认识到翻译不应该仅拘泥于原文形式,而应该注重传达原文信息,让译入语读者的感受尽可能与原文读者相近。
其他文献
语用学研究符号是指代的过程的生命特征,即研究符号发挥功能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现象、生物现象和社会现象(Morris 1938:30),所以,当一个语言结构被视为行为系统时,处理符号指
法律不能命令人们实施不可能实施的行为,也不能禁止人们实施不可避免的行为。但不得滥用这条法律格言。格言解析法律不强人所难,直译为法律不强求不可能的事项或法律不强求任
实践研究型教学是根据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而探索的一种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其本质特征决定了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毛泽
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各国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而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学技术应用的重要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目前我国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税收制度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导致纳税人面临一系列税务风险。目前已有少量文章对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税务风险进行了研究。相比之前的文章,本文更加详细地解读了科技成果转化税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