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本质就是融资规模的扩大,金融服务供给力度的增强,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山东省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经济转型发展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融资问题。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需要有与之配套的融资规模与结构。本文从社会融资视角出发,选取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为样本,基于2009年至2018年的统计数据,采用门槛模型以及面板GMM模型,探究融资规模对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按照金融发展水平划分不同地区,考察融资结构对各地区影响的差异,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1)社会融资规模不能持续高效地刺激经济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存在最优区间,超过一定区间后,其扩大会削弱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不应仅侧重融资规模总量的增长。(2)不同金融发展程度的地区,其融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金融发达地区的各项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较显著,依靠间接融资的同时,资本市场也在发挥作用。金融欠发达地区的各项融资对经济增长尚未发挥作用。(3)社会融资规模的增加对传统产业的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存在边际递减效应。(4)间接融资是山东省促进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融资来源,直接融资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不高。为充分发挥金融功能,推动供给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确保实现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进一步优化社会融资结构,做好直接融资市场的整体布局;三是激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间接融资主渠道作用;四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五是加快金融集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