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不断发展,高龄独居老人这一群体的生命质量状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老年人仍然被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相比较于低龄、中龄老年人,高龄独居老人的生命质量状况更加容易被忽视,存在一些独特需求得不到满足。本文以高校社区当中的一名高龄独居老人作为介入对象,以叙事治疗作为干预手段,为介入对象提供个案服务,探讨叙事治疗对于高龄独居老人的介入效果和方法的适应性。叙事治疗注重对语言的表达与理解,强调语言对于心理的作用,而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一名生命历程丰富的高校老师,叙事治疗对于改善其生命质量状况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本文中,将案主的生命质量操作化身体健康状况(是否失眠、慢性疾病确诊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心理健康状况(抑郁情绪、孤独感受等)和社会支持状况(家人、朋友和邻里等)三个方面,并从案主最迫切解决的心理健康状况入手。首先,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共同商议制定服务目标和计划;其次,协助案主梳理生命中的问题故事,通过问题外化,引导案主发现问题,发现不受问题压制的独特故事,帮助案主巩固新故事,学习正确的归因方式,缓解其不良情绪;最后,缓解案主的抑郁情绪之后,帮助案主在真实生活场景中不断内化叙事,融入到现实生活环境中,通过开展行动不断巩固积极叙事,从而改善案主的生命质量状况。通过对服务的评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方面,叙事治疗以讲故事为主的介入方法适合有表达欲望、生命历程丰富的女性老年人,以语言为主要的沟通方式,契合独居老年人的需求;另一方面,叙事治疗存在要求案主具有较高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对社工的专业素养和技巧要求较高、缺乏有效的评估方式等不足。在本土化过程当中,叙事治疗需要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社会工作者更加需要熟练掌握叙事治疗的理念与技巧,从而提供更加专业化、符合中国本土情况的介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