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黑龙江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承担国家粮食安全任务的同时,也面临农业结构调整问题,农业结构调整对于解决资源和需求双重约束,优化品种结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发挥商品粮基地作用意义重大。五大连池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大豆为主,是黑龙江省北部传统的大豆种植区。新时期,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对于确保传统大豆优势区的优势地位,推进五大连池市特色矿泉农业和绿色食品农业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五大连池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为研究对象,在阐述了种植业调整的内涵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五大连池市种植业布局和发展历程,在布局方面从地域分布和特色农业布局进行介绍,并且对五大连池市种植业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其次对种植业规模、作物、技术、政府政策几个方面对种植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五大连池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粮经饲的种植比例不协调,粮食作物的生产布局没有与各乡镇的地区优势融合,种植业产业链条松散导致主要品种效益低,科技运用水平较差导致农业科技应用不足,加之还存在种植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的问题;再者通过实地调研,对样本地区影响种植业调整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使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先分析了影响种植业的影响因素,再使用回归分析法,选取一定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与土壤肥力、有效灌溉率等呈正相关关系,与机械化率和人均耕地面积呈负相关;最后,归纳全文,明确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方向以及调整的预期效果,对上述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调整农作物布局;二是提高种植业效益;三是加大技术运用深度;四是加强政府服务职能。作者希望通过对五大连池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研究,为五大连池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