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合作交流的不断增加,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育部201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明确指出“跨文化交际”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2015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也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显然,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了英语教学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鉴于此,笔者以任教的高职学校为例,尝试构建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跨文化英语教学模式。 教育生态学起源于西方,最早出自英国学者阿什比(Ashby,E.)于1966年提出的“高等教育生态学”的概念,即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高等教育。教育生态学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所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相应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手段,通过人际协作、讨论等活动,在进行意义的构建过程中获得的。基于教育生态学理念,笔者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水平,构建“3+2+4”跨文化英语教学模式,以提高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水平。其中,“3”表示教学内容,即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的三要素:态度,知识,技能;“2”是指课上和课下两种教学形式,即课上采用文化对比,案例分析,模拟任务,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课下采用网络自主学习系统和课外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4”表示四种测评方式,包括跨文化交际知识测试,跨文化敏感度测试,跨文化交际技能测试和大学英语三级测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测评方式共同协作,构建了跨文化英语教学模式。为检测这种教学模式的效度,笔者从任教的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选取两个商务英语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实证研究。通过对收集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在此模式下,实验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跨文化交际技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但是在跨文化交际态度方面并不明显,这也是今后要强化和改进之处;同时,实验班学生的英语成绩也明显提升。 本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引言,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包括:(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及当前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热点;(2)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第三章为理论基础,主要由教育生态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理论两部分构成;第四章为“3+2+4”跨文化英语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第五章是基于此模型的教学实验数据分析解读;第六章总结全文,指出研究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的研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