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受体B族Ⅰ型抑制高价铁诱导的细胞毒性的研究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o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 SR-BI)基因敲除小鼠脾脏组织中含铁血黄素的沉积的变化;比较氮基三醋酸铁(ferric nitrilotriacetate, Fe-NTA)诱导的细胞毒性对HepG2(-)细胞SR-BI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SR-BI蛋白的表达对Fe-NTA、血红蛋白(hemoglobin)或高铁血红素(hemin)等高价铁(Fe3+)诱导的细胞毒性的影响以及探讨Fe-NTA诱导细胞毒性的发生机制,为SR-BI可以抑制Fe-NTA、Fe-NTA-H2O2、hemoglobin-H2O2和hemin-H2O2等高价铁(Fe3+)所诱导的细胞毒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为SR-BI功能研究提供新的关注点。方法1.SR-BI杂合子(SR-BI+/-)小鼠交配繁殖,筛选SR-BI正常和SR-BI基因敲除小鼠,8-12周龄小鼠麻醉处死,分离摘取脾脏组织,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和普鲁士蓝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比较两组小鼠脾脏组织结构、脾脏红髓中含铁血黄素(haemosiderin)沉积量的变化。2.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浓度Fe-NTA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中SR-BI蛋白表达的变化;利用细胞转染技术将human-SR-BI-cDNA转染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筛选建立CHO-SR-BI和CHO-Vector细胞株。选取2-3代的培养细胞,分别单独给予浓度都为0、0.2、0.4、0.8、1.0mM的Fe-NTA、H2O2,浓度为0、0.8、1.0、2.0mM的NTA,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的变化,检测细胞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的含量,探讨SR-BI蛋白的表达对Fe-NTA诱导的细胞毒性的影响以及NTA、H2O2对细胞生长的影响。3.选取2-3代培养的CHO-SR-BI细胞和CHO-Vector细胞,分别给予0.2mM Fe-NTA培养24小时和0.05mM Fe-NTA培养48小时,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变化,提取细胞DNA,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DNA鉴定技术,检测有无DNA梯状条带的形成,探讨Fe-NTA诱导的细胞毒性的发生机制;分别给予浓度为0、0.2、0.4、0.8、1.0mM的Fe-NTA-H2O2,浓度为0、6.25、12.5、25.0uM血红蛋白-H2O2、高铁血红素-H2O2,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的变化,检测CHO-SR-BI细胞和CHO-Vector细胞的培养基中LDH的含量,比较SR-BI蛋白的表达对上述各种含高价铁(Fe3+)混合物所诱导的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1.HE染色和普鲁士蓝染色:与SR-BI正常小鼠相比,SR-BI基因敲除小鼠脾脏红髓、白髓分布不规律,红白髓界限不清,白髓大小不一,尤其是红髓区域内出现大量含铁血黄素的沉积(p<0.05)2.在本实验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Fe-NTA可以诱导细胞出现非凋亡性的损伤和死亡;蛋白印迹技术检测结果显示Fe-NTA诱导的细胞毒性对HepG2(-)细胞中SR-BI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影响(p>0.05)。3.H2O2对于Fe-NTA诱导的细胞毒性有明显的增强作用(p<0.05);给予不同浓度的Fe-NTA、Fe-NTA-H2O2、血红蛋白-H2O2及高铁血红素-H2O2培养后,CHO-SR-BI细胞培养基中LDH释放百分比例显著低于CHO-Vector细胞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细胞中SR-BI蛋白的表达可以明显抑制Fe-NTA、Fe-NTA-H2O2、血红蛋白-H2O2、高铁血红素-H2O2等含高价铁(Fe3+)的混合物所诱导的细胞毒性。。结论1.SR-BI基因敲除小鼠脾脏红髓、白髓分布不规律,红白髓界限不清,白髓大小不一,尤其是红髓区域内出现大量含铁血黄素的沉积。2. Fe-NTA诱导浓度依赖性的细胞毒性,并导致细胞出现非凋亡性的损伤和死亡,而Fe-NTA对HepG2(-)细胞中SR-BI蛋白的表达并没有明显影响。3.H2O2明显增强Fe-NTA诱导的细胞毒性;SR-BI不仅明显抑制Fe-NTA诱导的细胞毒性,而且显著抑制Fe-NTA-H2O2、血红蛋白-H2O2、高铁血红素-H2O2等含高价铁(Fe3+)的混合物所诱导的细胞毒性。
其他文献
单元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路径大致由确立单元主题、对标课程标准、重构学习内容、续写学习目标、设计情境任务和活动流程、评价导引六大部分构成.就“探秘地球时空之旅”单元
从2020年秋季新学年开始,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新教材的试用,对各版本教材进行比较研究,汲取不同版本的长处并整合各版本的资源,有利于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更好地服
教育现代化建设已经刻不容缓,大数据信息化时代要求教育者能够更精细化地捕获各个方面的学情动态数据,分析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情不断调整和完善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