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其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逐步放开利率管制,使其向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即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基准利率为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据此可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中心环节就是确定与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基准利率。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中国央行于2007年1月4日正式推出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旨在将其培育为中国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相较于其他曾被考虑作为基准利率的利率而言,Shibor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Shibor的价格是各报价行根据市场情况独立报出后,央行对其进行剔除和算数平均后确定的,能够充分反映货币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人们还能据此对货币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预期。另一方面,Shibor的引导性较强,它能够使金融市场上的其他利率随之变动,引导其他利率向市场化方向迈进,对中国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因此,Shibor不仅是市场化条件下的产物,也是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最为合适的选择,它的出现不但完善了中国的利率体系结构,而且也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跨越性的一步。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Shibor推出十年来的运行效果,探讨Shibor作为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有效性,据此寻求Shibor的完善路径,这不仅能丰富Shibor的理论体系,还能够指导实践,为Shibor的完善和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借鉴。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引言。引言部分首先对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简要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在基准利率和Shibor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概括论文的写作思路和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对文章的创新与不足之处也进行了客观总结。第二部分:基准利率及其选择。这部分对基准利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结合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确定了基准利率的四个主要选择标准,即市场性、基础性、相关性和稳定性。同时,该部分介绍了英国、美国和日本这三个国家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以及中国货币市场对基准利率的探索,从而引出下文对Shibor的分析和探讨。第三部分:Shibor的形成机制及其应用。该部分详细分析了Shibor的形成与发布机制、Shibor货币政策传导的作用机理以及Shibor在中国货币市场的应用,为下文针对性地研究Shibor作为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有效性奠定基础。第四部分:Shibor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有效性检验。本章在对Shibor作为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有效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Shibor2007-2016年的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来对Shibor的市场性、基础性、相关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和检验。第五部分: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该部分首先对上一章的实证检验结果做综合性的分析,客观评价当前Shibor的不足之处,并从完善Shibor的形成机制、改善Shibor的外部运行环境以及强化Shibor在金融产品定价中的应用这三个层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Shibor作为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有效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