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20年给中国经济带来暖意融融的同时,造就了一块拒绝融化的寒冷坚冰,那就是中国银行业。 在2002年底,全球不少有影响的金融研究机构,评级机构不约而同地发表了对中国银行体系的一系列研究报告,其中高盛公司在其2002年12月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的银行体系最值得担心的倒不是类似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其国家银行业所出现的摧枯拉朽般的倒闭风潮,最担心的倒是像日本的金融体系一样,因为迟迟不推出彻底的金融改革,不仅使得银行体系一蹶不振,而且还严重制约了日本经济的复苏与增长潜力的发挥。 穆迪公司在其2002年10月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的银行业在改革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是中国政府在制定其改革日程表时优先考虑的行业。这是由中国独特的改革路径所决定的:中国银行体系积存的高额不良贷款,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经济转轨的成本,中国政府如果要试图建立一个健康的银行体系,必须要寻求适当的方式和渠道为这些巨额的成本买单,同时控制新的不良贷款在银行体系中产生。几乎所有的国际评估报告都认为,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改革进展甚微。国有商业银行所表现出来的低效率与竞争能力低下使它在中国加入WTO后面临严峻的考验。 在中国,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在绝大多数部门,公有产权的比例在下降,作为经济体系中最重要一环的国有商业银行成了国企改革的重要堡垒。国有商业银行单一的产权制度已成为制约商业银行改革的最大障碍。要把国有商业银行办成真正的现代化商业银行,必须打破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单一的结构,理顺产权关系,增加产权的流动性,以解决改革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 本文的结构如下: 第一章,我们对现代银行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了简单的回顾与介绍。商业银行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具有特殊的资本结构,经营特殊的商品---货币,它的发展状况对一国的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各国及国际社会都采取了相应的监管措施,但是,频频暴发的金融危机表明,仅有外部监管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对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而言,要想建立并有效进行公司结构治理,首先要解决产权不明确问题。 第二章,我们首先对现代企业制度作了一个简单介绍,明确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特征,现代商业银行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必然要满足这一特征。进而对产权制度对企业及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西方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实践进行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作参考。 第三章,们讨论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现状及由此导致的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是国有独资的,结果导致资本金来源单一,不良资产比率高,赢利性差等一系列问题。 第四章,我们论述了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指出了产权制度改革的最终目的的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并提出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切入点是对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