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状态对创造性想法产生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ms2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人们是坐着来思考以获取新颖的想法和问题解决的办法,然而有些创造性高的人喜欢在其他的身体状态(指身体姿势和身体活动)下从事创造活动,这让我们很感兴趣是否身体状态对创造性想法产生有影响,如果有,那有着怎样的影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具身认知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认知活动,先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探讨了身体状态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很少涉及到身体状态与高级认知活动创造性的关系。我们的两个研究,系统比较了五种身体状态躺、坐、站、随意走(自由走动)和非随意走(沿给定路线走)条件下被试在创造性任务上的表现,探讨了身体状态对创造性想法产生的影响。在研究一里,实验一采用经典的创造性任务-不寻常用途任务(AUT)考察身体状态对于创造性想法产生的影响。该实验中,61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被试分别在躺、坐、站的身体姿势下完成多用途任务(AUT)。我们选取了30个常见物体作为该任务的刺激材料,需要被试在每个身体姿势条件下完成10个。任务要求被试对给出的每个物体,在一分钟内说出尽可能多的新颖用途。结果发现,被试在站着条件下,不寻常用途任务的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得分均高于在坐或躺的条件下的得分,而坐和躺的条件下被试在这三个反应变量上的分数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身体状态对于创造性存在影响,在站着条件下的创造性想法产生要优于坐或躺着。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采用另一个创造性任务–图形组合任务(FCT)来考察身体状态对于创造性表现的影响是否具有普遍性。61名在校大学生被试参与了该实验,被试分别在躺、坐、站的身体姿势下完成图形组合任务。这个实验包括30组刺激材料,平均分配到三个身体状态条件下。在这个任务中,我们会先给出一个类别词,紧接着向被试呈现一张包含三个几何图形的图片,要求被试用图中的三个几何图形组成一个新颖的事物,而且这个事物要属于给定类别。结果表明,在完成率上,被试站着时的得分显著高于躺或坐的姿势下的得分,而躺和坐两种条件下的完成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新颖性评定得分上,同样体现了站的优势效应,被试在站着时的新颖性平均分显著高于在坐或者躺着条件下的得分,而坐和躺两种条件下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反应时上,被试在三个身体条件下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个实验一方面再次证明了站的优势效应,另一方面,这可能也说明身体状态效应不适用于反应速度(反应时)。在研究二里,实验一选取63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被试分别在站、随意走、非随意走的身体状态下完成后果想象任务(CIT)。实验选取30个问题作为刺激材料,每个身体状态条件下包括10个。所有刺激材料以声音的形式呈现给被试,每个问题包括一个假定的情景,要求被试在一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回答这个情景将带来的影响或者后果,越新颖越好。结果表明,被试在两种走的条件下在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指标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站着时的得分,特别是,在随意走的条件下,被试的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得分显著高于在非随意走的条件下的得分。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选取另一种与现实生活问题解决比较类似的创造性任务-设计改善任务(DIT)再次比较站和走对创造性的影响,实验选取63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该实验采用30个问题作为刺激材料,每个身体状态条件下10个。实验中所有问题会以声音刺激的方式呈现给被试,对于每个问题,要求被试在固定时间内对一个物体的设计进行改善,想出一个尽可能新颖的设计想法,并报告出来。结果表明,被试在两种走的条件下在设计改善任务上的完成率得分和新颖性得分均显著高于站着时的得分,特别是,在随意走的条件下,被试在这两个因变量指标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随意走条件下的得分。这个结果说明走着条件下的创造性思想产生优于站着条件下,特别是随意走相对非随意走,更能促进创造性想法产生。总之,这两个研究的结果表明随意走是促进创造性想法产生的最好方式,这个发现第一次揭示了身体状态对于创造性有着重要作用。这可能是身体状态引起了不同程度的散焦注意,因此对创造性过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本研究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创造性是人类生存进步的基础,对人们获得幸福和财富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创造性认知过程的复杂性,对创造性脑机制的研究结果并不统一,但是其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创造性依赖于自发
笔者作为一名普通高校的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由于师生比例失调,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精力有限,导致教学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加之高速发展的社会对新一代大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除集体教学之外的另一重要教学形式,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材料、同伴等,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个性,同时能够促进幼儿语言能力、人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