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现代化和发展主义遭遇到环境污染、贫富加剧、资源枯竭、分配不公、矛盾突出等社会难题时,对它们的反思和批判也就同时出现了。作为西方传统发展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反动,新发展主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登场的。新发展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出现的新思潮。它是以思考、批判和纠正传统发展主义的面目出现的,依然属于“发展主义”的脉络。其代表人有法国思想家佩鲁、美国学者埃斯科巴、塞林斯等。受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以往工业化、城市化的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受到质疑。新发展主义在批判以往各种发展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理论范式。这种范式得益于后现代文化的方法论。历史进入21世纪后,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在加快。如何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稳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避免西方发展模式的种种弊端,同样值得当下的中国社会深思。我们要真正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今后的实践中,还有许多具体困难尚待克服。因此,反思和研究新发展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成就,把其中有价值的内容吸收进来,对于当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新发展主义兴起的背景,主要包括现代化及其相关概念的分析,传统发展主义的主要内容如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最后对传统发展主义的成就、局限和政治背景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新发展主义的主要代表人及其思想,这里着重介绍法国思想家佩鲁及其《新发展观》、美国学者埃斯科巴及其《遭遇发展》和塞林斯的《原始丰裕社会》。然后探究了新发展主义的主要理念,如现代化与“发展”、“增长”等概念的关系,对发展的意义进行了深层追问,论述了新发展主义所阐述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等问题。第三部分对新发展主义的理论成就和主要缺陷进行了评析。本文认为新发展主义的主要成就是对理性中心主义的颠覆、对自由主义的深入批判、注重分析和实证研究、关注落后国家的发展等;同时也应看到,新发展主义也有重大缺陷,如他们无视社会规律及其客观性,有着严重的相对主义理论倾向,对传统发展主义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以及没有根本解决发展的弊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