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尼松、大剂量地塞米松及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_xia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泼尼松、大剂量地塞米松及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三种方案治疗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并测定治疗前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的比例变化,分析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方法:138名新诊断ITP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常规剂量泼尼松治疗(口服泼尼松1.0-2.0mg/kg·d,稳定后减量维持3-6个月),共49例;B组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口服地塞米松40 mg/d,d1-4),共45例;C组采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口服地塞米松40 mg/d,d1-4,后分别于第7、14、21、28天静脉输注利妥昔单抗100mg),共44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物副作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B细胞活化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 ligand,sCD40L)的水平及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治疗前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的比例变化,探讨二者在ITP临床疗效中的意义。  结果:1.常规剂量泼尼松治疗ITP达CR的中位时间为13(6-28)天,明显长于大剂量地塞米松3(2-11)天(P<0.0001)。治疗第4周,总有效率(Overallresponse,OR)A组为69.4%,B组为66.7%,C组为7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0)。随访至12个月,总的持续有效(Sustained response,SR)率A组为37.8%,B组为22.7%,C组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复发率A组为56.7%,B组为79.3%,C组为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2.A组副反应主要表现为体重增加(71.4%)、低钾血症(30.6%)、骨质疏松(30.6%)、感染(30.6%)甚至致残(4.0%股骨头坏死)等;B、C组副反应主要表现为电解质紊乱(B组24.4%低钙血症、20.0%低钾血症等;C组22.7%低钾血症、22.7%低钙血症等)。3.ITP患者血浆中的细胞因子TGF-β1、IL-10水平经过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001);C组升高幅度大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ITP患者的细胞因子BAFF、IL-2、sCD40L水平经过治疗后均较前下降(P<0.0001),C组下降幅度大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第14天,三组Tregs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升高(P<0.0001),在治疗第28天,A、B组Tregs细胞比例又较第14天时下降(P<0.05)而C组无明显变化(P=0.1162)。  结论:1.三种治疗方案中以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疗效最好,起效快,持续有效率高,副反应可耐受;大剂量地塞米松也能迅速提升血小板计数,但持续有效率低;常规剂量泼尼松疗效也较好,但长期维持副反应较严重;2.治疗前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及Tregs细胞比例变化可进一步论证上述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高压氧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更好地改善了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空间记忆功能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侧脑室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空间记忆功能的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II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1.选择子痫前期患者70例;正常妊娠妇女62例。入院时记录年龄、孕产次、孕周并测量血压;入院后搜集24小时尿液测
目的:  研究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与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p65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甲状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
目的   单纯未转染干细胞移植体内后生存能力低下严重限制了其增殖及分化能力。本研究旨在研究存活素(Survivin,svv)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离体微环境中能否
目的为平战时大批量应用血浆救治患者和伤员赢得时间,研究通用血浆的混合比例及病毒灭活条件,降低血浆中抗血型抗体IgM的效价及灭活经输血传播的相关病毒。方法1.先将A型血浆与
目的: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其亚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应激激活蛋白激酶(SAPK)、p3
通过以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采取了后路融合术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随访,研究腰椎PLIF后发生邻椎病(ASD)的有关因素和临床指标,以求获取PLIF术后发生邻椎病的相关因素及预
目的:   采用β-榄香烯(β-elemene)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进行干预治疗,观察β-榄香烯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以及形态学特征,并探讨β-榄香烯与新生小鼠
目的:   回顾分析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影像特征和手术预后。   方法:   收集本院32例经显微手术后病理确诊的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目的   通过建立兔深低温停循环(DHCA)体外循环模型,观察深低温停循环肺缺血期间肺动脉灌注含依达拉奉保护液对术后肺组织及肺功能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机制。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