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临床上运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符合相关中西医诊断,诊断为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44例。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4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2例。其中治疗组中男性18例,女性4例,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7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冠心病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扩管)进行治疗,对照组另予以胺碘酮(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325),使用剂量:0.4g-1.2g/d,2-3次/d,2周后根据患者病情减量至0.2g-0.4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再加用炙甘草汤加味(由武汉市第一医院中药房提供),方药组成:炙甘草15g,生地黄20g,人参10g,麦冬10g,麻仁10g,大枣10g,桂枝9g,生姜9g,阿胶6g,川芎6g,丹参6g,当归10g,白芍5g。具体用法用量:水煎服,分早晚两次口服,每次200ml。两组连续用药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中医症状积分、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及具体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及病程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6.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0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的24小时室性早搏发生次数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组室性早搏下降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为63.64%,治疗组的室性早搏下降情况较对照组更显著,两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中医症状积分表对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进行评分,治疗前两组的中医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的降低,对照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根据中医症状积分,评价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疗效,治疗的组总有效率为95.45%,治疗组的为72.7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在治疗前后的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尿液分析、粪便检验、肝功能、肾功能)均无异常,仅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口干的不良反应,无需特殊处理,患者继续进行治疗。经统计学处理,对照组及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均安全。结论:本项研究发现,治疗组在治疗后患者心悸、气短、胸闷、舌脉象等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更显著,部分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后两组的患者临床症状、室性早搏次数有不同程度改善,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能发挥益气活血化瘀的功效,较单纯西药治疗能获得更显著的疗效。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保证。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不仅能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值得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