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教师价值的迷失与回归——基于吉鲁批判教育学的视角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qq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教师价值是农村教师在教育体系内外承担的角色和体现出的责任和作用。在我国,受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现代化进程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教师价值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意义,有时与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质的教育目的存在矛盾,呈现出了迷失的状态。吉鲁的批判教育学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层面,将教师定义为文化工作者,集中表述为“教师作为转化性知识分子”。这使教育、教师、学生的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统一起来,使教师具有了双重价值并使二者得以平衡。  我国农村教师价值的迷失主要体现于与教育本质的疏离和与教师个体发展的疏离两方面,具体表现在与教师价值相关的环节中:教育目的不符合学生需求、教学内容缺乏主体经验、教学方法忽视平等交流、脱离农村文化背景。导致农村教师价值迷失的因素包括教育内部和外部两个范畴的原因。其中,内在原因为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和农村教师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外在影响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  吉鲁认为学校是公共领域、教师是转化性知识分子、教育对象是具有公民勇气的人,他还提出了新课程社会学运动。吉鲁的理论为分析我国农村教师价值并使农村教师成为转化性知识分子提供了借鉴和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村教师价值进行重新认识,提出农村教师价值的内涵是:引导学生获得公民勇气、探索开发课程潜力、反思解构课堂文本、实现师生平等交流、参与促进社会发展。  针对农村教师价值迷失的表现,借鉴吉鲁的批判教育学理论,为实现农村教师价值,应当采取以下相应的策略:培养农村教师的批判能力、加强农村教师价值实现的物质保障、创新农村本土化的课程模式、探索农村教师价值实现的专业化途径。
其他文献
在追求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特别是通过地域间师资均衡配置,以推进教育公平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小学“教师定期流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日本偏贫地区中小学“教师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幼儿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
地下水中铁的超标会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危害性。本文综合分析了现今的地下水除铁技术,主要有空气自然氧化法、锰砂除铁法、氯氧化法、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法等,对其特点
本研究采用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选取湖南某农村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笔者以“志愿者”的身份进入该幼儿园,并且融入当地生活,借助帮助幼儿园管理幼儿的机会,对该幼儿园的课程进行了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农村教师的培养问题。农村教师的培养事关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教育公平的实现。为加强农村教师的培养,澳大利亚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