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理论视角下对《拥有快乐的秘密》的解读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18004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拥有快乐的秘密》是久负盛名的普利策奖获得者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的代表作之一。她是非裔美国文学界中举足轻重的女作家之一。自《拥有快乐的秘密》于1992年出版以来,该书受到读者与评论家的广泛好评并成为畅销书。然而国内对艾丽斯·沃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紫颜色》、《梅里迪恩》、《格兰奇·科普兰德》等作品上,对于《拥有快乐的秘密》的研究并不多。艾丽斯·沃克在这部小说中探讨了性别政治掩盖下的文化禁忌-女性割礼术,再次为读者讲述了曾经在她的小说《紫颜色》中出现的年轻女孩塔西的悲惨遭遇。小说是由主人公塔西及身边亲人的零散回忆和内心独白构成,以若干主要角色为叙述口吻,再现了塔西从童年时代到走向死亡之前的人生历程。塔西在青年时为了抵制殖民者的入侵,维护部落文化的完整性和独立性,获得身份认同,她毅然决然地期选择接受女性割礼。作出这一重大决定后,她的人生发生了不可逆转的转变,并没有获得所谓的身份和认同感,相反却承受了无法言说的肉体折磨和人格分裂。作为一名移居美国的黑人女性,塔西被迫沦为社会的边缘角色,失去了自我和归属感,逐步沦为女性割礼习俗和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沃克细致描写了主人公塔西试图遗忘创伤经历却饱受身体和心理创伤折磨的悲惨经历,大胆而尖锐地披露了割礼术给妇女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并讨伐了男权统治下的社会对女性身体自由和精神独立的践踏。此外,该作品采用了非线性、重复和闪回的叙事手法展现了黑人女性在追求身体自由、颠覆父权制文化传统以及重构女性身份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尝试。体现了沃克对非洲女性身份完整和人格自由的美好憧憬以及生存状态的真切关怀。小说中塔西经历的肉体和心理创伤有力地鞭挞了男性霸权本质掩盖下的非洲文化传统,唤醒更多女性关注自己的身体和欲望,通过建立完整的自我身份,消除文化与性别霸权意识。国外学者给予这部小说较高的关注,且研究成果颇丰,而国内相关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相当滞后。至今未出现中译本。笔者通过大量国内外文献研究发现,诸多学者、评论家们已从不同角度解读该作品,如:身份危机、妇女主义、性别政治等维度。但很少有学者认识到正是由于创伤才导致了她的身份危机和精神崩溃。本文拟从创伤理论的视角来解读该小说,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析女主人塔西·艾芙琳在接受割礼后身体和心灵上遭受的巨大创伤、创伤症状以及创伤治愈的过程,展示了主人公如何完成自我觉醒,实现反抗和心理治愈的心路历程,并提出了精神治愈和身份重建策略。通过上述分析,本文旨在揭露父权制隐藏下丑陋的文化传统对黑人女性身体和心理带来的戕害,呼吁女性打破男权话语权和割礼禁忌,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并追求身份完整和人格独立。对《拥有快乐的秘密》这部作品中反映的创伤主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展现艾丽斯·沃克的女性意识和对非洲女性生存状态的真切关怀,而且为研究沃克的作品提供一个较新的视角。同时也为现代社会遭受创伤的受害者提供更多治疗策略,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凯瑟琳.温莎(1919-2003)是当代美国文坛重要女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琥珀》作为一部历史言情小说,生动地再现了英国王朝复辟时期的女性生活,不管是主题还是内容都很有特色,是
身份问题一直是文学研究中的显学,是后殖民世界解殖过程中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现有的身份问题研究主要从文化、后殖民、流散、性别、种族等多角度切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小说《爱》是托妮·莫里森第八部公开出版的小说,2003年面世以来,广受关注,收到的评论却褒贬不一。《爱》是莫里森持续不断地对非裔美国人生活、社群和非洲历史探索的又一著作。
国内外学者对礼貌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Goffman提出面子理论;Brown和Levinson在此基础上提出正负面子理论及面子补救策;Leech研究礼貌现象并提出六项准则。以上均为国外关于
托马斯?品钦是美国后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身负“黑色幽默小说家”、“实验派小说家”等诸多美名。托马斯?品钦的代表作《万有引力之虹》发表于1973年,当年就荣登《时代》周刊畅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文坛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以表现和探索黑人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题,黑人女性所遭受的种族歧视和性别迫害为其关注的焦
被称为“历史小说之父”的沃尔特·司各特是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小说家与诗人。他的小说对俄国的普希金、法国的雨果、巴尔扎克、美国的库柏以及许多后来的作家都产生了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