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和全面实施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的政策背景,为高校进行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揭开了序幕。目前,许多高校相继展开了绩效工资改革的探索,但鉴于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独特性,地域、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改革取得的效果不一,部分改革饱受非议、阻力较大、止步不前。本文以上海市属高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为视角展开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上海市属高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政策背景和要求,掌握上海市属高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推进状况,深刻剖析目前上海市属高校绩效工资改革中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比较分析、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从理论基础、政策规定以及实践操作这三个层面展开研究:在理论基础层面,运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在政策规定层面,介绍上海市属高校实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政策背景,解读上海市属高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政策要求;在实践操作层面,运用深度访谈法,对来自不同上海市属高校的6位教师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对访谈资料的编码处理和专家评估,得到14个一级编码条目和37个二级编码条目,进而结合编码条目对目前上海市属高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为完善改革提出政策建议。通过对上海市属高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现状的调查研究,得出五点结论:一是关于改革的进程模式,包括过渡性、分阶段的改革进程模式和一贯性、直接推进的改革进程模式。二是关于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对高校原有津贴、补贴进行规范梳理;配合上海市政府部门对绩效工资总量进行有效控制;依据国家及上海市相关部门出台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校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以及明确本校的绩效考核方案,制定详细的绩效考核原则、内容、要求以及组织与实施的形式。三是关于改革的效果,主要体现在高校的津贴、补贴更加规范到位;高校教师对“绩效工资”这一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激励导向性更加明确;绩效考核的体系得到了系统梳理和进一步的规范。四是关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问题;高校的功能定位问题;“师德考核”弱化问题;教师对绩效工资存在误解等问题。五是关于改革的政策建议,政府层面要致力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改革政策,建立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窗口期,对有着特殊发展、特殊贡献的高校给予特殊指标,建立高校绩效考核制度,灵活划定绩效工资比例结构;高校层面要致力于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激励体系,选择合理的改革进程模式,突出高校的激励性导向,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绩效工资弹性制度。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从微观角度入手,以小见大。考虑到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客观差异性,选取同一地区、同一学校类别的不同上海市属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能使研究结果以点带面地从个别推及总体。二是突出比较分析,避免以偏概全。对上海不同市属高校的绩效工资改革状况的比较分析,突出了针对性和多元性。三是运用深度访谈的调查研究方法,以切实参与到高校绩效改革过程中的教师为访谈对象,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获得目前改革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