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琵琶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自丝绸之路开通后逐渐从西域传入中原,经历了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发展成为首屈一指的乐器。隋唐时代是中日交流的繁盛期,琵琶也同其它文化载体共同传播到日本列岛,经历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琵琶一步步渗入日本民族文化深处,最终形成了以平家琵琶为代表的琵琶说唱艺术。历来学者关注的焦点通常聚集在两处:一是正仓院现藏琵琶的源流问题,二是武家文化中的琵琶说唱艺术,前者将研究视角伸向了遥远的中亚,后者只专注于完全日本化的琵琶,而就整体发展脉络而言,奈良和平安两朝可谓是琵琶逐渐融入日本文化的过渡阶段,考察过渡期的琵琶使用状况,对我们理解这一乐器融入日本文化的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借此视角窥探日本文化形成的特点。
本论将分四个章节展开论述。首先,引言部分介绍了本论的选题意义及相关背景研究综述。第一章论述中国历史上琵琶的相关状况。第二章着力于琵琶东传的时代背景,主要论述唐代的琵琶艺术、唐代的中日文化交流以及佛教对琵琶在日传播产生的影响。第三章中首先论述日本文献中出现的琵琶的标记方法,并分析这些标记方法背后所隐藏的日本文化形成之特点;继而以正仓院藏琵琶实物为中心,结合相关史料文书,论述琵琶初传日本时所承担的文化传播角色,以及日本人接纳它的态度。最后一章主要论述平安朝中后期琵琶的使用状况,从中发现这一时期日本的琵琶已经跳出唐文化框架,开始和本土音乐形式结合,日本特色初露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