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顶腐病(Fusariumspp.)是近年来辽宁省玉米生产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发病较重的地区有沈阳、鞍山、锦州、抚顺和铁岭等玉米主产区,给玉米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目前国内对该病害的研究尚少。本文对玉米顶腐病的病原学、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通过对辽宁省不同地区玉米顶腐病的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害是近年来导致辽宁省玉米苗期枯萎的主要原因。据调查,2000年辽宁省玉米顶腐病发生面积多达2667hm2,一般田块发病率为7%,重病田的发病率高达31%。
对采自辽宁省18个地区的100个标样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首次明确了造成辽宁省玉米苗期枯萎的主要病原是镰孢属(Fusariumspp.)真菌。在不同地区分离得到的玉米苗枯主要致病菌种有所不同,其中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制种田、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和后陵村、锦州市前五里村、铁岭市昌图县等地的主要病原菌为亚粘团串珠镰孢(Fusariummoniliformevar.subglutinansWr.&Reink);而沈阳市榆树屯、沈阳农业大学玉米示范区、沈阳市七间房、锦州市女儿河等地分离得到的主要病原菌为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和尖镰孢(F.oxysporum)。初步研究认为亚粘团串珠镰孢和禾谷镰孢为辽宁省玉米苗期枯萎的主要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