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大部分大学生从求学那一刻起就踏上了“离乡之路”。又因为我国城乡及地区之间发展的巨大差异,这条离乡之路对他们中的部分群体而言,并不仅仅意味着空间的转移,更是意味着命运的转折,是他们扎根外面广阔和精彩世界的机会。但是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生活成本的增高等原因,大学生们留在“外面”的道路似乎愈加艰难;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就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调整、亲友的鼓励,大学生“回家”的通道似乎又愈加开阔。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返乡现象正在悄然兴起并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踏上返乡的路程。笔者试图在个人生命与社会结构、历史互动的研究框架中,以生命历程理论为主要参照视角,从返乡这一阶段性生命历程出发,以返乡大学生的自我认同为落脚点,深入分析个体生命与社会结构、社会历史之间的相互嵌入过程,进而也对大学生返乡现象的内涵进行深入地了解。笔者采取质性研究方法,选取甘肃省临洮县十位返乡大学生,通过深度访谈与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的返乡历程及其自我认同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返乡历程作为返乡大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由“返乡轨迹”和“返乡中的关键事件”所构成,大学生返乡历程因其返乡意愿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从返乡意愿出发,可以将大学生返乡划分为四种类型:自觉型返乡、顺从型返乡、妥协型返乡和被迫型返乡。2.大学生在返乡中的自我认同状态总体而言有以下几种,认同清晰、认同模糊、认同闭锁、认同危机、认同重塑和认同实现。自觉型返乡的大学生在返乡过程中自我认同变化过程为:认同清晰认同危机认同重塑认同实现;顺从型和妥协型返乡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变化过程皆为:认同模糊认同闭锁认同危机认同重塑;被迫型返乡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变化过程为:认同清晰认同危机认同重塑。3.不同返乡类型中,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状况与相应的关键事件不尽相同,自觉型、顺从型、妥协型、被迫型四种返乡类型中,引发返乡主体自我认同产生危机的关键事件分别是:异地工作、考试失败、返乡工作和返乡就业。不同的关键事件对自我认同的四个维度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4.根据内容与层次,大学生在返乡过程中使自我认同状况产生危机的影响因素分为以下五种:区域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工作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其中,父母惯习是影响大学生返乡的重要因素。5.关键事件引发自我认同变化,其内在作用的机制离不开社会结构、场域及个人的参与,它是借助宏观的社会结构和微观的个人因素的互动来促使个体内在的自我认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原有认同的破裂以及新认同的生成。6.返乡大学生自我认同的重塑都经过了以下三个阶段:接纳与适应、反思与检视、改变与重塑。在整个过程中,他们运用了参照安慰策略、自我归因策略、目标定向策略、重构拓新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