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性执行制度,是我国现代刑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体现了国家以人为本的刑罚理念。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社区矫正人员这特殊群体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在回归后面临很多社会融入问题,如自卑、厌世和多疑等心理、社会交往单-经济收入低、缺乏社会支持网络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他们容易重新走上犯罪道路,进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2010年4月,社区矫正工作在广西全面推广和铺开,其相关制度和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尤其是桂北东乡农村地区,社区矫正假释人员在回归社会中出现了社会融入问题,协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增强其社会适应性,顺利回归社会的目的,这是本研究所要探讨和解决的主要内容。本研究通过文献法和实地调查法对桂北东乡司法所及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收集资料,从社会交往、经济收入、婚姻家庭和身份认同四个维度来分析东乡农村假释人员存在的社会融入问题,并深入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法律政策限制、思想观念的歧视、缺乏相应的帮扶安置等社会层面的因素,又有假释人员心理障碍、缺乏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个人层面的因素。用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农村假释人员的社会融入问题,从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六个方面来开展助人服务活动。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农村假释人员及其家庭,以同理心、倾听、榜样和对质等方法协助假释人员唐华(化名)克服自卑、多疑等心理障碍,促使其恢复自信、激活原有的社会支持网络;每月都开展集体法制教育和公益性劳动,提高假释人员唐华的法律意识,重新对犯罪的认知;利用司法所资源和笔者自身优势,为假释人员唐华链接资源,协助其申请和解决低保,缓解其家庭经济压力。同时,为其争取参加种养殖技能培训的机会,提高其种养殖技能;用榜样、角色扮演等方法,使假释人员唐华认识到自身教育与隔代教育孩子的差异和不足,向其传授管教方式,改善亲子紧张关系。运用社区工作方法介入东乡农村社区,开展和宣传社区矫正教育活动,让村民了解和认识社区矫正知识,培育村民尊重和接纳社区矫正人员的意识,同时挖掘农村社区志愿者力量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营造一个能理解和包容农村社区矫正人员的村屯。基于此,本研究运用社会工作介入东乡农村社区矫正是一种比较新的服务方式,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理论与方法不仅解决了东乡农村假释人员唐华的社会融入问题,还可以把农村假释人员这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拓展,使得社会学界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矫正人员这群体纳入更广的研究范围;在实践上,从社会工作介入东乡农村假释人员社会融入问题的实务出发,运用专业理论和技巧进行分析及疏导,不仅使农村假释人员得到发展及其家庭社会功能能正常运行,而且他们的社会融入问题得到解决,把各种潜在的社会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阶段,维护了当地社会和谐稳定,丰富了东乡社区矫正工作的实务经验和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