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X2和MMP12在非小细胞肺癌分子分型及进展中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基于TPX2和MMP12的预测模型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关系的研究目的:利用公共数据库内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筛查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异常表达的相关基因簇,并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验证,建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预测模型。方法:(1)对公共数据库中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基因进行检索和筛选,选取符合实验要求的表达谱芯片数据。(2)采用生物信息分析工具与方法,分析基因表达谱,从中筛选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异常表达的相关基因簇。(3)采用qRT-PCR和IHC方法对候选基因进行表达验证。(4)采用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显著预后相关指标。(5)在152例病例中,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预后预测模型。(6)对所有病例进行临床随访,采用Kaplan—Meier存活曲线分析该分子分型模型在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7)采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该预后模型与TNM分期对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1)公共数据库中检索到符合实验目的2组非小细胞肺癌基因表达谱数据:GSE18842和GSE31552。(2)对两组肿瘤与正常差异表达分析结果发现:GSE18842芯片数据集中发现了 1856个变化显著的基因。GSE31552芯片数据集中发现334个变化显著的基因。比较发现,在两组数据集中共同表达上调基因143个,共同表达下调基因126个。(3)QRT-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TPX2和MMP12的mRNA表达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SG3、SFTPC、TMEM100和AGER的mRNA表达水平在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提示TPX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8.7%(74/152);MMP1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8.6%(89/152)。(4)多元Cox回归分析表明有无术后辅助治疗与术后无病生存时间无显著相关(P=0.059),而TNM分期、肿瘤分级、TPX2蛋白表达和MMP12蛋白表达与术后无病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0.05)。多元Cox回归分析表明有无术后辅助治疗与术后总体生存时间无显著相关(P=0.062),而TNM分期、肿瘤分级、TPX2蛋白表达和MMP12蛋白表达与术后总体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0.05)。(5)无病生存预测模型如下:Y=3.234*TNM+2.928*Grade+0.026*TPX2+0.025*MMP12。术后总体生存预测模型如下:Y=3.223*TNM+3.114*Grade+0.030*TPX2+0.025*MMP12。(6)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危组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率高于高危组患者。低危组和高危组患者术后五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26.2%和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低危组和高危组患者术后五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7.7%和2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7)无病生存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TNM分期(0.771(95%CI,0.689-0.853)vs 0.719(95%CI,0.633-0.804));总体生存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TNM分期(0.761(95%CI,0.678-0.844)vs 0.700(95%CI,0.612-0.787))。结论:(1)建立了一个包含TPX2和MMP12基因表达和传统临床病理分期的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模型。(2)该模型可以准确地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大类,预测患者术后预后。第二部分 TPX2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目的:研究通过RNA干扰抑制TPX2基因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H157、H1299、H1650及A549细胞中TPX2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ting方法对转染siRNA前后的非小细胞肺癌A549、H1299细胞株进行鉴定。(3)采用CCK-8增殖实验检测TPX2表达下调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H1299细胞增殖的影响。(4)通过T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TPX2表达下调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H1299细胞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5)采用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转染前后非小细胞肺癌A549、H1299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PI3K、AKT和p-AKT)及MMP9和MMP12蛋白表达的变化。(6)采用激动剂IGF-1实验阐明TPX2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及其下游MMP9和MMP12的表达影响。结果:(1)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相比,非小细胞肺癌H157、H1299、H1650及A549细胞中呈现TPX2 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TPX2 siRNA组中TPX2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siRN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TPX2下调的非小细胞肺癌A549、H1299细胞速度明显慢于对照siRN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TPX2表达下调显著降低非小细胞肺癌A549、H129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5)TPX2表达下调能显著降低非小细胞肺癌A549、H1299细胞中PI3K、p-AKT、MMP9和MMP12蛋白的表达。(6)激动剂IGF-1能完全削弱TPX2-siRNA抑制A549、H1299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及其下游MMP9和MMP12的表达。结论:敲除TPX2表达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和H129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同时,TPX2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及其下游MMP9和MMP12的表达机制是TPX2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重要机制。
其他文献
生物丁醇作为汽油添加剂时,在能量密度、与水溶解度等方面比生物乙醇具有更大的优势,所以用催化的方式将生物乙醇升级为性能更加优越的丁醇成为能源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丁醇可以由乙醇经过Guerbet路线:乙醇脱氢、乙醛缩合、3-羟基丁醛脱水和巴豆醛加氢四步串联反应步骤升级得到。由于反应涉及多个步骤,所以在一个催化剂上设计多个位点协同催化上述串联反应的难度极大。目前所报道的金属均相催化剂和金属负载型多相催化
为满足当下塑料制品行业绿色化和功能化的需求,开发出一系列生物基增塑剂来替代传统石油基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环氧脂肪酸异辛酯是一种环境友好、性能优良并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绿色增塑剂。然而,目前有关甲酸自催化法制备环氧脂肪酸异辛酯的工艺研究鲜有报道。此外,针对环氧油脂体系,环氧油脂-甲酸-水的液-液相平衡研究对产品的水洗分离过程及萃取装备的选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论文通过实验和
铅是人体非必需的有毒重金属元素。贵州省的矿产资源丰富,工矿企业众多,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本文以贵州省典型污染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HR/MC-ICP-MS)调查了万山和开阳地区岩石、土壤、矿渣、植物的铅浓度和铅同位素组成。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土壤中铅的空间分布和污染状况。本文结合铅浓度分布和铅同位素示踪污染源的“指纹特性”查明了土壤中的铅源。本文在人为活动
APU以其低排放、高性能成为现代民航客机必不可少的配置。作为APU核心部件的涡轮导向器更是决定APU性能及寿命的关键部件。APU涡轮导向器受到从燃烧室排出的高温高压燃气的冲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电子产品朝着小巧、精密的方向发展。电子电路在运行中会产生热量,快速有效地将热量散发出去成为了其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高分子薄膜由于具有柔韧、重量轻、易加工等优点,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封装中。但是其导热率较低,无法满足导热散热需求。将导热填料如石墨烯(Graphene)、氮化硼(BN)等与之复配,制得了导热率较高的高分子导热薄膜。但是,高分子导热薄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面
有毒有害气体无处不在,它时刻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家居装修中,一些家具和涂料会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甲醛、苯和二甲苯等,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在工业生产中,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也会导致大气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在交通运输方面,易燃易爆气体的泄漏引发了多次交通事故。为了保护环境、保障人们的安全和健康,设计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气体传感器来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气体进行实时监控,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和
柱体结构的绕流问题一直是流体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来柱体结构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其绕流问题中产生的涡激振动会给结构带来安全隐患,引起疲劳损伤甚至因共振而造成结构破坏。因此,研究柱体的绕流特性进而抑制旋涡脱落引起的振动,具有极大的工程意义与研究价值。本文采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数值模拟方法,使用CFD开源计算软件OpenFOAM,针对已有研究中提出的两种可以改善气动力特性
民航飞机在运营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外来物撞击的威胁,因此研究飞机防护结构的抗冲击性能具有实际的工程应用价值。防护结构的重量往往是设计过程中最被重视的因素之一,因此高强度的铝合金在飞机强度结构上被大量使用。现有飞机上使用的防护结构主要是单层结构,而这种结构存在着多种缺陷,作为单层结构的潜在优化方式,双层甚至多层防护结构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以2A12-T4铝合金薄板为研究对象,研究撞击物的入射角度、靶板
21世纪以来,随着化石燃料资源日渐短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能源危机日益严重,人类的生存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寻找和开发低成本的和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以及研究和开发系统高效的能量储存系统已成为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储存器件,有着绿色环保、快速充放电、功率密度高和循环寿命长等显著的优点,因此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储能器件。其中,电极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的重要
外来物对航空器或防护结构的撞击问题随着现代高速研究的发展越发被重视,因此,本文以单层6 mm厚度的2A12-T4铝合金靶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和仿真手段,研究弹体倾角、靶板厚度和弹头形状对靶板抗撞击性能和靶板失效模式的影响。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利用一级轻气炮发射平头弹高速正撞击铝合金靶板,分析撞击速度对靶板失效的影响,根据弹体初始-剩余速度拟合得到弹体弹道极限,并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和J-